积极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心病患者预后恢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积极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心病患者预后恢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邬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心病治疗中积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家长沟通后有110例患儿愿意参加本研究,实施分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相比较,观察组小儿死亡、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患儿频繁住院并与护士发生纠纷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给予先心病患儿积极护理干预,预后良好,护患纠纷较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积极护理干预;预后恢复

胚胎发育异常,累及心脏血管,导致新生儿心脏功能障碍,即为先天性心脏病。本病是新生儿从母体中带出来的,发病原因尚在研究中,已知病因为:遗传因素,患儿家族中有心脏病遗传史,后代出现先心病几率较大;环境因素,患儿在母体中受到射线、病毒等感染,导致心脏发育异常;母体因素,女性妊娠期间服药,或感染风疹病毒,毒素逐渐向胚胎心脏入侵,导致心脏畸形[1]。多数家长发现新生儿患有先心病后,多选择手术治疗,配合相应护理措施,保证患儿预后良好。本研究重点探讨积极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先心病患儿110例,征得家长同意参与研究,按护理方式不同划分组别,一半患儿作观察组,一半患儿作对照组,病例选取范围:2018年1月-2019年3月。患儿均最小8个月,最大14岁,平均(7.13±0.50)岁。患儿资料齐全,临床症状、年龄等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仅在术后给予患儿营养支持、监测其体征变化。以此为基础,在观察组中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术前积极护理:①沟通护理,与患儿家长积极沟通,向家长准确描述患儿病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让家长接受治疗;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到位,反复核对患儿资料,向家长多了解患儿情况,给予患儿全面检查,为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参考;微笑面对患儿,多抱患儿,与患儿做游戏,加深患儿对护士的依赖感;家长提问需立即回答,安慰家长,尽量让家长克服焦虑感。②准备手术器械,将心脏手术常用器械消毒并摆放整齐,将心肺复苏用品准备好。③做好患儿保暖,将手术室温度上调1-2℃,保持26℃恒温,手术台上铺上变温毯,根据患儿体温自动调节温度。(2)术中积极护理:①将患儿置于手术台上,用肢体鼓励语言鼓励患儿,使其逐渐放松,麻醉师立即实施麻醉,避免患儿哭闹影响麻醉顺利实施。②体位摆放正确,取仰卧位,将心脏充分暴露。新生儿皮肤柔嫩,必须保证其身下床单柔软、平整,同时在患儿臀下贴上电刀负极,确保患儿背部与手术台完全贴合。③巡回护士术中时刻注意患儿情况,确保患儿体温、血压、出血量等数值正常,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手术进行处理。(3)术后积极护理: ①转回病房给予患儿吸氧护理,取仰卧位。对患者心率、脉搏进行监测,隔30min记录一次体征变化,每次记录至少要连续观测1min。将输液量严格控制,记录患儿出水量,创伤部位定时清理消毒,防止感染。②压疮护理,用柔软、干净毛巾对患儿身体进行清洁,定时给患儿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形成压疮。③加高病床周围防护栏,患儿苏醒前病床前不离人,必要时束缚患儿四肢,防止乱动牵拉伤口。

1.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死亡例数及多次住院例数,统计护患纠纷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分析,t、5f07dbc9d19a8_html_4c28cf5543a6a8a6.gif 检验为计数资料,(5f07dbc9d19a8_html_b9bcb5b56ffcac7d.gif ±s)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预后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及死亡例数明显减少,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住院两次以上且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对照组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预后相关指标对比[n(%)]

分组

例数

并发症

死亡率

2次及两次以上住院

纠纷发生率

对照组

55

10(18.18)

6(10.91)

9(16.36)

8(14.55)

观察组

55

2(3.64)

0(0.00)

1(1.82)

1(1.82)

5f07dbc9d19a8_html_d43ff8e7494efea2.gif

5.986

4.047

7.04

4.356

P

0.014

0.036

0.008

0.037

3 讨论

先心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胎儿在母体中发育受到限制,尤其是妊娠5-8周极易出现心脏发育不全现象[2]。确诊为先心病后需尽快实施手术,否则患儿会有生命危险。本研究手术、护理干预联合实施,将护理措施渗透在围手术各个时期,术前与家属充分沟通,与患儿培养感情,增加患儿对护士依赖感,准备手术器材,术前准备越充分,手术成功率越大[3]。术中主刀医生、护士紧密配合,防止患儿不配合手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手术,确保患儿一切体征正常。术后护士需24h轮流看护患儿,若患儿哭闹,考虑其伤口疼痛、体位不当等,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痛感[4]。此外,还要做好出院指导、院外延续性护理,告知家长患儿突发异常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儿死亡率,避免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给予先心病患儿积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患儿出院后再次入院率下降,护患纠纷减少。

参考文献:

[1]韦永金,莫丽勤,邹莉,等. 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的护理[J]. 广西医学, 2019, 41(8):126-127+135.

[2]董艳丽, 马静, 刘雅彤,等.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 18(2):169-171.

[3]杨春燕,谷沫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224-224.

[4]刘洋. 基于乌司他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干预[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9):161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