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所农电工业务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浅谈供电所农电工业务培训

黄骥华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12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农电工是确保农村电网安全运行,全心全意为用电客户、为农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骨干力量。农电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和公司农电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从农电工培训管理入手,分析当前农电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

引言

电网低压等级覆盖面广,配电网络错综复杂,农电工在配网维护以及营销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农电工的技能水平及业务能力影响到国网公司倡导的优质服务,因此加强对农电工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距离农网改造招聘人员至今,现农电人员年龄层偏大,渐步入退休周期,需要进行补员。如何尽快让新入职人员承担工作岗位、接替上岗对维护电网稳定是一大重点工作,做好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新入职农电工通过培训可以提升个人技能水平,让其迅速融入工作岗位,为个人角色变化的适应起良好的过渡。

1背景

1.1人才强企战略,是供电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

农电工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与用户直接接触,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利益和整体形象。农电工培训是顺应新形势下农电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农电工培训管理的有力举措,对于全面提高农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农电工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2拓展业务培训,是供电企业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的迫切需要

随着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不断加快,电网设备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基层一线农电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电工业务培训,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环境,激发农电工主动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能力是当前公司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拓展农电工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农电工业务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农电工培训考核,将农电工培训与薪酬直接挂钩,努力营造有利于农电工成长的氛围,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3农村多元化用电模式,对农电工业务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用电增长较快,农村用电已从居民生活、农业排灌向更多元的用电方式发展,农村用电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同时,客户对安全用电要求越来越高,农电工业务知识匮乏等问题愈发突出,需要供电企业创新农电工培训模式,提升农电工的业务知识和供电服务能力。

2现状分析

2.1农电工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

供电所现有农电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多数人员靠经验和习惯去完成工作,对各种业务的环节流程操作及各个信息系统应用不熟练现象突出。

2.2新的管理模式下,农电工专业知识匮乏

“三集五大”机构调整后,营销、运检、安全等专业均实行垂直管理,且管理更加注重信息化、精细化、程序化。现有农电工人员素质及技能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管理和服务要求。

2.3农电业务培训模式单一

当前农电工培训主要是依赖于培训课上“一人讲、众人听”的集中式培训,农电工参与面窄。部分供电所为完成所要求的培训任务,指派空闲人员参加公司层面的培训,导致农电工培训机会不均等,而且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性质不符,达不到培训目的。

3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农电工业务培训机制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经理为副组长、各专业部门主任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和以人事部主任为组长、各专业部门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培训专工为成员的培训工作小组,将基层农电工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公司培训范畴统一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奖励机制,将培训成效纳入相关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和季度供电所综合考评。每季度培训工作开展前,做好农电工培训工作的调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农电工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完成后,进行科学的评测和跟踪反馈,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2完善农电业务培训基础设施

以创新性、实用性、先进性、仿真性等为建设目标,以“贴近农电,贴近技术、贴近工艺”为建设指导思想,以营造真实或仿真的配电运行环境为原则,建设农电工实训基地,并在各供电所建设室内技能实训室,满足农电员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培训需求。

3.3不断提升人员的技能

员工必须熟悉掌握新增的技能,熟悉配电和营销业务,让更多员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够上手操作,总体提升员工队伍的技能水平,顺利开展营配业务融合工作,以满足“全能型”供电所的发展需要。首先,确定不同岗位人员需要掌握的业务技能项目和等级。开展营配业务融合工作,大幅调整班组人员结构,依照业务的要求,应重新对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重新编排,以岗位等级为划分依据,使相对应岗位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得到确定。其次,开展培训应分等级和不同岗位。第一,人员重新组合之后,应该对培训计划分等级编制,把对新增业务不熟悉的人员最为培训主体,依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度出不同的技能培训项目。第二,根据供电所的岗位业务需求和培训需求的申报,保证开展的培训是有目的、有效率的。第三,在供电所内部结合日常工作开展自主培训和“师带徒”的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还能学到丰富的知识经验。

3.4制定绩效激励措施

第一,完善健全供电所绩效管理。强化组织绩效考核,还要完善组织考核指标体系,每月都要跟踪对标的重点指标,强化员工的评价考核。对全员的绩效管理进行强化,员工的基础薪金要按照岗位岗级进行兑现,绩效考核可以按照“目标任务制”或者“工作积分制”来进行。比如:综合柜员、台区经理的岗位精益化指标完成情况及个人月度分工与个人月度绩效是相挂钩的,个人绩效工资的浮动是根据个人绩效系数来判断的。现采用的个人月度工分的考核方式是“工作积分制”,结合工作完成的难度、数量和工作角色根据供电所的工作积分标准库来进行积分。向指标考核内加入原来工分库内涉及指标的量化考核。第二,积极推行农电工绩效管理。对农电工制定地、县、所三级绩效管理方法,构建农电工绩效管理和考核制度,对绩效管理要坚定不移的开展,对农电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对农电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使薪酬工资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与此同时,定期表彰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农电工,加入对农电工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对其加大宣传,树立农电工的典型模范,提升优秀农电工的地位,从而使得争先创优、奉献社会成为广大农电工的工作形式。管理制度优化,使农电工的潜能得到激发,从而让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的形成,使得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得以构成。

结语

农村电力的直接服务者就是农电工,他们在电力事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电力企业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具体的形象代表。而随着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农电工人力资源管理也会随着社会人力资源的变化而变化,紧跟时代主流,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对农电工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管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壮大农电工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宋长青.浅谈供电公司队伍创新管理机制-关于新形势下国家电网人力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价值工程,2012,(7):85-86.

[2]王学胜,魏崇先.加强农电工职业化管理建设和谐农电工队伍[J].发展论坛,2008,(6):43-44.

[3]田瑞红,司玉红.加强培训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J].管理视野,2013,(9):10.

[4]魏天学.人性化管理稳定农电工队伍[J].管理视野,200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