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升机质量控制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1
/ 2

浅谈直升机质量控制工作

李向龙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66

摘要:目前,针对直升机质量的控制工作,是对直升机的使用、维修质量的控制,直升机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飞行,必须认真仔细对待,稍有疏忽大意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要不断研究提升质量控制工作水平的方法,开展经常性的质量与可靠性分析。

关键词:直升机;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基本原则

1直升机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

1.1直升机使用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制定直升机使用计划时,应当依据直升机的剩余使用时间、规定的日历期限、年度飞行任务的要求,绘制直升机梯形图,分别确定每架直升机全年和每月预计的使用时间,编制年度直升机使用计划表。考虑到直升机试飞、计划外任务等,应根据使用经验在计划飞行时间内增加一定比例的附加时间。在实施直升机使用计划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调整。具体要求是:一是根据直升机使用计划表,按梯次安排直升机的各项维修工作。二是为了使直升机使用尽可能符合梯次使用计划,要对月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逐日(飞行日)核算,有计划地安排直升机的周期工作,从而减少因周期性工作集中而造成过多的直升机停飞。三是在直升机梯次使用中,应考虑发动机的情况,但应以控制直升机梯次使用为主。尤其是在直升机剩余寿命较少,余寿百分比低于标准时,发动机的使用必须服从于直升机梯次使用,必要时可调换使用。四是为缩短在场时间,制定飞行日计划时,往往要求多出直升机,但考虑到直升机梯次使用和提高直升机利用率,应注意在飞行场次占有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地压缩直升机的出动量。

1.2维修时限及技术通报落实的控制

1.2.1维修时限的控制

必须明确定期检修项目,掌握定期检修时限,下达定期检修指令卡片,了解定期检修工作实施情况和建立新的控制周期,明确规定和要求,做到责任落实,防止失控。一是明确控制项目。根据维护规程(手册)和技术文件的规定,明确直升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机件按飞行时间、起落次数、发动机工作时间和循环次数计算,以及按日历期核算所必须进行的各种定期检修工作的类别,逐架、逐项、逐件实施控制。二是掌握定期检修时限。将直升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机件定期检修时限,逐架直升机、逐个项目地输入计算机。每个飞行日结束后或每个控制机件工作后,必须及时将工作时间或次数等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实施控制。三是下达定期检修指令卡片。当控制项目工作时限进入预定的告警区时,应逐日进行跟踪,经核对控制时限无误,将定检项目和需要增加的工作内容填入定期检修指令卡片,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向承修单位下达指令。四是了解定期检修工作实施情况。对定期检修直升机的进出厂时间、施工进度、发现的故障、遇到的问题、履历本和证明书及各种卡片的填写情况,应及时了解,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1.2.2技术通报落实的控制

收到技术通报后,应当做到:一是明确技术通报所涉及的机型、机号、专业、内容和落实的时限要求,分清是一次性落实的,还是周期性落实的。二是根据技术通报所涉及的范围,填写技术通报落实指令卡片,经相关领导审核后,下发有关单位,并及时掌握各单位落实情况。三是机组(专业组)或通报落实小组完成技术通报规定的内容后,应及时在指令卡片和履历本上填写落实情况,并将指令卡片返回质量控制部门。对周期性落实的技术通报,应按规定分别列为定期检修、周期工作、换季检查、机械日或其他维修时机的工作内容。质量控制部门应登记建档,以备查考。

1.3直升机质量与可靠性分析

1.1.1质量与可靠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是分析直升机(飞机)、发动机状况,预测下阶段直升机完好趋势,提出直升机使用意见。二是分析往年同期或同类飞行课目误飞情况和维修差错,预测下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高任务成功率、减少维修差错的对策。三是分析往年同期或同类飞行课目各专业故障、特别是危及飞行安全故障发生的时机和特点,预测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四是本单位执行重要任务或飞行课目转换时,质量控制部门应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对策。

1.1.2质量与可靠性分析的基本程序

一是预测前准备。根据某个阶段直升机维修保障和直升机完好率、任务成功率、误飞千次率、平均故障率统计情况,系统梳理影响直升机维修质量与可靠性因素。二是分析预测。找出对所分析对象影响因素,根据直升机的寿命分布情况,找出直升机寿命的分布规律及特点。预测下阶段影响直升机完好的可能因素和完好率变化趋势。了解下阶段训练安排,结合飞行任务和直升机梯次使用计划,预测下阶段将要进行的定期检修、换发和直升机大修工作。三是制定措施。通过质量和可靠性分析,提出直升机、发动机及有关机载设备、机件的可靠性更改建议。按照有关技术通报的要求认真抓好直升机及有关机载设备、机件的可靠性更改及落实。

1.1.3质量与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是主次分析。应用统计的方法找出对所分析对象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采用画主次图的方法进行分析。二是航空装备的寿命分布分析。应用概率的方法找出航空装备寿命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是预测故障发展、制定维修策略的重要手段。三是定性或定量分析。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工具对机体、系统或机件的可靠性及维修性进行逻辑的、综合的评定,以确定系统及其组成单元的薄弱环节,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维修保障的关键项目;同时还可对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进行权衡分析,或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为选择最佳的系统设计布局或最佳的维修保障方案提供依据。

1.4直升机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

1.4.1直升机技术文件资料管理的基本任务

通过准确规范、周密控制和严格检查,建立正规统一的技术文件资料管理秩序;及时准确、完整地记载直升机的使用、维护、修理等信息;保证技术文件资料齐全完整,填写内容规范统一、准确无误。

1.4.2直升机技术文件资料的分类

直升机技术文件资料分为指令性技术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履历文件和管理资料。指令性技术文件,包括规范直升机使用、维修的细则、规程、规范、规则、标准、规定和维护建议、技术通报等。指导性技术文件,包括各种技术使用手册、技术经验材料、专题研究报告等。履历文件,包括直升机、发动机及部附件的履历本和证明书。履历本和证明书是直升机、发动机及部附件的出厂证明,是使用、维护、修理直升机的基本技术文件。技术保障工作资料,主要包括机务工作日记、放飞单、试飞申请单、故障信息卡片和技术检查报告书等。其使用完成后应按照规定期限保存,到期后按保密规定销毁。

1.4.3技术文件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是统一保管,专人负责。直升机各种技术文件资料通常应集中存放,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对个人使用的各种技术文件资料应进行登记,调离时必须移交。二是类别分明、齐全完整。配发的技术文件、维护资料应当按专业分类存放,并根据维修管理工作和所维护机型的需要,保存一套齐全完整的各种有关条例、细则、规程(手册)、技术使用说明书、维修经验故障汇编、教材,以及历年来的技术文件。三是统一编目,立卷存放。技术文件、资料应按其性质,编号造册。凡需长期保存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应当立卷归档,做到易查易找。

结语

最后,建议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把握直升机、发动机特殊使用的限制控制。二是仔细把握有壽机件寿命的起点和串换件剩余时间。三是熟练掌握专项工作内容的项目。四是控制好技术通报涉及对象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温清澄.直升机发展研究论文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明军.装备维修质量控制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