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20年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近 20年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姜雄燕 1 劳海宾 2

1. 韶关市曲江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中心 韶关 512100

2.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275

摘要:文本以2000-2018年时间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2000以来广东省工业发展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广东省影响工业发展的时空影响因素。

关键词:广东省;工业发展;变化特征;影响因素

1、引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指标之一。作为国内工业发展的龙头,广东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对工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方法也多元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工业呈现什么发展态势,区域发展的时空变化如何,本文以2000-2018年时间段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广东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程度。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地级市作为基本单元,即包括21个地级市。根据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广东省统计年鉴划定的区域,将广东省划分为粤港澳大湾区、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9个地级市;粤东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4个地级市;粤西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粤北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梅州和河源5个地级市。

2.2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地方生产总值、常住人口、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等数据,来源于与2001-2019年的广东统计年鉴。

2.3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根据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等多个指标的时空变化等手段来分析2000年、2008年和2018年三个年份广东省工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演变特征,并结合广东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分析广东省工业发展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

3、广东省工业发展轨迹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2000年以来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10810.21亿元,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7277.77亿元,增幅将近10倍。规模以上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至2018年间,从3422.60亿元上升至32305.16亿元,增长趋势平稳。

5ef98c635d307_html_1e7e769f9227a713.gif

图1:广东省近2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展情况

2000年至2018年间,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呈现波动增长态势。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0年-2008年和2010年-2018年稳定增长阶段,以及2008-2010年连续下降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广东省2008年-2010年工业企业个数出现下滑。

5ef98c635d307_html_95c0ab67e4ddd6cc.gif

图2:广东省近20年来工业企业单位数情况

4、广东省工业发展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2000年、2008年和2018年三个年份的数据,选取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人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来分析广东省工业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4.1工业增加值重心从珠江西岸向东岸转移,粤东粤西有所发展

从2000年-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分析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日益的中心地位日益强化,全省各地市都有明显的增加。2000年各地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都不高,以深圳、广州为龙头;2008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凸显,以深圳、广州和佛山为龙头;2018年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但是东西两翼有所发展,以深圳、广州、佛山和惠州为龙头。

5ef98c635d307_html_359c3fd2a7d44111.jpg

5ef98c635d307_html_3dca9472fb776f32.jpg

5ef98c635d307_html_9bc3708452648554.jpg

图2:200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

图3:200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

图4: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

从2000年-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分析可以看出,一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重心从珠江西岸向东岸转移。200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以深圳、广州为第一梯队,佛山、江门、东莞紧随。2008年以深圳、广州、佛山为第一梯队,东莞、中山紧随。2018年以深圳、佛山为第一梯队,广州、东莞、惠州紧随。

5ef98c635d307_html_1552632d958f9c85.jpg

5ef98c635d307_html_36c4cfc565ec9b5f.jpg

5ef98c635d307_html_8a81b50d653f9cb.jpg

图5:200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

图6:200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

图7: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

4.2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重心从广州向深圳和东莞转移,粤东发展快于粤西

2000年-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从珠江西岸为中心,演变为区域全面发展,粤东粤西发展速度较慢。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000以广州和佛山为第一梯队,深圳、东莞、江门紧随;2008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呈现区域全面发展态势,除了珠海、肇庆、惠州都在第一梯队,粤东的汕头已经挤进第一梯队;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继续强化,除了珠海、肇庆都在第一梯队,粤东的揭阳和汕头也在第一梯队。

5ef98c635d307_html_58e3284b53014888.jpg

5ef98c635d307_html_b4ddc890b98458d.jpg

5ef98c635d307_html_a732a72420f738e4.jpg

图8:2000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图9:2008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图10: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从2000年-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比例可以看出,2000年以广州为第一梯队,佛山紧随;2008年深圳为第一梯队,广州、佛山、东莞紧随,中心开始往珠江西岸转移;2018年深圳、东莞为第一梯队,佛山为第二梯队,广州掉入第三梯队。

5ef98c635d307_html_6053e9f8dffbac7d.jpg

5ef98c635d307_html_f436c27996030eca.jpg

5ef98c635d307_html_8af9170832c8520.jpg

图11:2000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比(%)

图12:2008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比(%)

图13: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比(%)

4.3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区域差距在缩小

从2000年-2018年单位企业工业增加值看出,全省各个地市都在稳定增加,各地市的差距在缩小。说明广东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地市的规上企业的质量和效益都在提升。

5ef98c635d307_html_9214ef446cc3b7a.jpg

5ef98c635d307_html_78408440bc941885.jpg

5ef98c635d307_html_cea2866c5f3abc3d.jpg

图14:2000年每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

图15:2008年没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

图16:2018年每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

4.4小结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广东省各市工业发展的差距在缩小,工业发展的中心仍在粤港澳大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重心也发生转移,从珠江西岸转移到东岸;东西两翼和粤北三区的发展也存在差异,粤东快于粤西,粤北垫底。

5、广东省工业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5.1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持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排名前列,特别是最近些年来在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优化、各类人才的吸引、区域融合发展等优于其他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内的工业发展优势继续强化。从四个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和经费的分析统计来看(图17),就可以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超过其他三个地区。

5ef98c635d307_html_885c1bdb45ecd1d3.gif

图17:四个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和经费

5.2“双转移”战略的实施

2008年实施的双转移战略之后,2018年粤东西北的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每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规上企业的数量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上升。而从2018年每单位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来看,粤北和粤西地区的规上工业效益较好,总体和粤港澳大湾区相差并不大,而粤西排名最后。

5.3粤北生态屏障的影响

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粤北山区定位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长期以来由于粤北山区所处的区位,和粤西和粤东临海优势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从2000到2018年,粤北山区五市在全省的GDP统计中排名倒数,发展动能上明显不如粤西和粤东地区。

5ef98c635d307_html_d9a55f60ea0bb7be.jpg

图18:2000-2018广东各市gdp比较

6、结论与讨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广东省各市工业发展的差距在缩小,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既有优势持续发挥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发展核心强化,但内部发展重心有变化;“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东西北各市的工业发展,但是由于各市所处的区位不同,发展的动能上有所差别,粤东粤西总体快于粤北山区。

参考文献

[1]舒元,杨扬。城市间产业集聚与产业分工演化—基于 1998-2007年广东省城市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25):28-34.

[2]刘艳,王学力。1979~2012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与产业分解[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4):87-91.

作者简介:

姜雄燕,女,韶关市曲江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中心,工程师,E-mail: 396875010@qq.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