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安全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李明海

身份证号码: 450204197604061472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也呈现日益攀升的局面。而绝大多数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如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混乱等,如何对这种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进行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既懂安全又善于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人才,是一项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长期有效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建筑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安全管理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1.1多方向培养模式

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是否从事生产活动分为生产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又根据管理的对象不同划分为职业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两类。职业安全管理、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管理以及对物质、设备、环境、工艺过程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公共安全管理针对非职业的公共安全事件。由此确定安全管理工作的三个方向。围绕着通过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致力于培养熟知“大安全”、又突显出方向特色的管理人才,由此构建多方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2发展专业特色方向

安全管理人才既要熟知“大安全”管理理念,还应做到术业专攻。根据不同专业特色方向,采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职业特色发展方向。如职业安全方向,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课程由3 1的理论学习与施工现场实践环节构成,公共安全方向将消防应急管理课程和应急演练设计有机结合。通过综合教育、社会实践、职业拓展等环节,遵循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个性发展为方向,注重培养体系的整体优化,通过不断改革完善,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发展方向。

2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安全管理队伍专业构成不合理

绝大多数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其所学专业都是土建、机电、管理等相关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的人员较少,安全管理工作重管理轻安全,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管理学比安全工程学的发展起步较早,导致安全工程学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经常被人忽视。第二,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所涉及的工程管理学比例较重,使安全管理中的管理地位较为突出。第三,建筑安全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本身就会涉及到土建、机电等专业,因此选用土建、机电等专业的人员来作为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2学生缺乏安全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

根据以往事故案例分析可知,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于安全相关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不健全引起的建筑质量不达标。而间接原因是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的缺失。由此可见,高校在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的教育有所欠缺,学生并未深刻领会到作为一个安全人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导致从业后无法对整个行业的安全文化氛围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3.1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开发配套机制

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开发配套机制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合理的用才选用机制。合理的用才选用机制,可以保证员工岗位职能发挥的优越性。针对建筑安全管理人员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情况,可以选取安全管理对口专业的人才进行重点的培养,并对这些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通过对比培训前后期的变化进行培训机制的完善和修改。制定科学的人才开发规划。对于建筑安全管理人才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从建筑企业的内部员工着手,这是由于内部员工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较为熟悉,通过定期的轮岗提升安全管理岗位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建筑安全管理人才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大对建筑安全管理后备人才的开发,主要针对那些有较高潜质的人才,对他们进行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及实际操作的培养,并将成绩优秀的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数据库,以保证人才的持续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建筑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

3.2强化实物化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学生对专业实践认知不够。因此,可强化实物化教学内容。例如,将安全防护用品、设施设备带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建筑施工安全;将各类建筑施工图纸带进课堂,教会学生看图识图;就项目周期内的各类资料,如项目施工方案、安全策划等,开展讨论式学习,或以此为主题布置大作业。既丰富了实践部分的内容,又提高了对资料的总结、分析及写作等能力。

3.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据人社部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且从2001年开始一直呈递增趋势。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毕业也只是起点。眼高手低是当今社会各行从业者的大忌,对刚进入社会的毕业青年更是如此。丰富的经验必须来自无数个点滴细节的积累,作为施教者,应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踏实勤奋的良好心态,并予以适时引导。具体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或者邀请行业人士现身说法等。

3.4建立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效率,加强高校、企业、政府三方面的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高校,要建立明确的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它决定了建筑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结构,根据目标不断地进行专业课程的优化和改革,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完善建筑安全教育的结构体系,可以采用建筑安全管理教育双学位的模式,例如鼓励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相关建筑类专业的第二专业学习,有利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共建基地的合作,使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更符合自身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政府,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导。通过加强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但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同时还可以推动高校对企业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支持。除此之外,政府除了对校企合作进行政策引导外,还应该加大对其的资金支持,因为无论是高校的创新研究,还是企业的基地建设,或者两者的产学研合作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政府应该加大财政的投入。

3.5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大多为硕士研究生学历起,他们充分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是,缺乏充分实践工作经验的支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对在职教师的实践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因此,从事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师,也应当积极参加相关生产实践活动,充分开展社会企业调研,提升自我。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建筑施工安全凸显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立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及推动高素质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输送强大的生产力及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莉,冯小蓉.高校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A].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安全信息化的实践研究———2015浙江·第四届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工业大学,2015

[2]蒋亚龙,李改,杨坦.建筑安全方向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78~80

[3]范淑英.?探究建筑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创新模式[J].管理观察,2015,5(3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