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气道在急诊抢救室的 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浅谈人工气道在急诊抢救室的 管理

喻红

广德市人民医院 安徽 广德 242200

【摘要】 目的  是为了改善患者通气,纠正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及生命支持。 方法 急诊抢救室监护下的重症患者保持人工气道。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相关肺炎的发生,促进病情有效控制及康复。

【关键词】 气道;因素;护理管理;

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呼吸道梗阻而进行人工呼吸的一种手段,主要方法是用导管通过口咽部,建立新的气体通道。这种方法在心肺复苏的使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在患者手术或者昏迷,痉挛时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呼吸道分泌物的管理,气道湿滑的护理,气囊的相关管理,从而要求护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护理患者,达到预期效果。

  1. 机体收到气道创伤的影响

1.1干冷气体直接吸入会损伤气道粘膜上皮细胞,影响粘膜粘液分泌和纤毛活动,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

1.2咳嗽功能受限,影响咳痰。

1.3气道失水增多,由正常成人呼吸道失水400—500ml/d增加至800—1000ml/d,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1]

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破环,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者加重炎症和缺氧。

1.5管理不善易出现气管粘膜出血、肺不张、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开瘘等并发症。

  1. 建立人工气道的高危因素

2.1气道损伤

气道损伤原因主要有:插管用力不当;吸痰方法不当;导管尺寸不当;导管固定不牢固;气囊压力不当;气囊长期高压;气体温度过高[2]

2.2突发缺氧

突发缺氧原因主要有:气道发生漏气;导管移位或滑脱;导管不畅;氧源问题;吸痰时间长;体位或鼻饲不当而出现误吸;湿化过度;病情突变。

2.3肺不张

肺不张原因主要有:气管导管误入另一侧支气管;吸痰负压大、湿化过度。

2.4相关性肺炎

相关性肺炎是人工气道导致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的病症。相关性肺炎原因主要有:免疫力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无菌操作不严格;考虑环境原因[3]

3. 人工气道管理

3.1气管导管的选择和使用

气管导管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出现患者呼吸异常,或者两侧呼吸音不对称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4]

3.2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国内研究指出,护士普遍按照每4h使用气囊侧压表对气囊压力测量1次,从而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杨维[5]等报道将气囊压力测量表定时测量与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两种监测方法对比研究,得出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能够将压力控制在理想范围,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结论,可能与持续气囊压力控制能够恒定保持气囊的目标压力,有效防止声门下引流物进入下呼吸道有关。

3.3声门下吸引

2013年版VAP预防指南推荐建议人工气道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使用较多的有持续声门下吸引、间歇声门下吸引和声门下冲洗,三种方法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患者分泌物的量、粘稠度等评估分析单独或联合应用[6]

3.4气道湿化护理

若患者需要应用呼吸机,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灭菌用水作为湿化液。同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等药物,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3.5气道的清洁和处理

开放式吸痰存在外界环境污染气道的隐患。密闭式吸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吸痰操作前要有效评估患者,先给与高浓度氧气输入,并做到快速准确,尽量控制在15秒内。

3.6防止误吸和食物反流

3.7患者护理

对于患者每天要进行定时的基础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口腔进行清洁护理。

人工气道是在患者生理气道和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座有效桥梁,是为患者连接生命的通道。因此,如何保持气道通畅、使患者进行有效呼吸以保证充足的氧气需要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是人工气道管理急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7]。管理好人工开放气道可以使患者的气管分泌物得到有效清除,以免形成多种细菌从而粘附与呼吸道表面,从而感染出现,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人工气道的建立有助于更好护理重症患者,在保证基础护理的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肺炎,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以后的康复拔管创造条件,而人工气道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晶晶,刘芳.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8):104-106.

[2]农礼荣,邓意忠,黄庆萍,杨凤玲,林家辉.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3):150-154.

[3]孙佳.ICU建立人工气道的高危因素及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74+363.

[4]李晴歌,俞蕾蕾,胡嘉乐,蒋莉莉,袁卫军,阮洪.人工气道管理循证实践实施中护士长领导力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17(04):323-326.

[5]杨维,邬敏志,黄海英,等.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4):45-46

[6]蚁晓青,刘玩珊,张雪慧,林少娜,余淑贤.程序化气道评估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161-163.

[7]冯莉.ICU人工气道护理介入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