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罗庆

四川省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60例,入院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设为参照组,本组中有患者30例,其余30例将接受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将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心功能指标上对比,两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病,而室性心律失常是该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生率已经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并且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而药物治疗是该疾病的首选方式,为了探究有效的药物,本文选取胺碘酮和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文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所选取的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纳入参照组,接受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其30例纳入实验组,接受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中分别有男性患者20名与18名,分别有女性患者10名与12名,最小年龄分别为60岁与61岁,最大年龄分别为85岁与86岁,平均年龄分别在(72.42±3.12)岁至(72.55±3.23)岁,经统计学处理后可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利多卡因50mg与浓度0.9%的20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为3min,之后在遵照医嘱,选取适量的利多卡因进行维持性的静脉滴注,保证剂量在800mg/d[1],给药速度在2.20mg/min,一天两次。

实验组:采用胺碘酮150mg与浓度0.9%的20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为3min,之后遵照医嘱,调整胺碘酮的药物剂量,之后保持1.00-1.50mg/min的给药速度对患者进行胺碘酮的静脉滴注[2],总体滴注之间保证在8h以内,之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给药的速度。

1.3判定标准

对比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指标。

治疗有效率: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完全消失,且室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已基本消失)、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室性前期收缩消失大于80%)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头晕头痛。

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一。

表一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30

18

10

2

28(93.33)

参照组

30

10

12

8

22(73.33)

X2

4.320

P

0.038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二。

表二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n(%)

组别

n

恶习呕吐

心动过缓

头晕头痛

发生率

实验组

30

0

0

1

1(3.33)

参照组

30

3

2

3

8(26.67)

X2

6.405

P

0.011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从各项心功能指标上对比,两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三。

表三 心功能指标比较 (x±s)

组别

n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实验组

30

48.63±8.34

61.31±8.23

93.24±24.57

参照组

30

36.87±7.88

79.58±10.24

124.59±26.42

T

5.614

7.617

4.759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疾病急,病情严重,伴有较多的并发症,而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因为血液流动和冠状动脉闭塞出现异常,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缺血表现,从而导致患者的多项器官组织受到了损伤,因此出现疼痛的情况,而疼痛的部位主要以胸骨后疼痛为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现象,经临床相关技术检查,还可见室性心律失常等。而本文的胺碘酮是临床上广谱的多通道阻滞剂,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含碘的呋喃衍生物,其在用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发挥抗交感神经的作用[3],同时针对于缺血性的心律失常也有明显的疗效,一般以小剂量为患者进行维持性治疗就可以达到效果,并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其主要的治疗机制是通过抑制钾离子通道来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点位的时间,并且增加有效的不应期,从而抑制患者出现折返激动的情况,药物能阻止钠离子的内流 , 从而对新防心肌传导纤维的速度产生控制 , 有效的帮助患者对窦房结自律性的调节 ,最终改善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的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天, 陈永生, 梁海军.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033(011):2632-2633.

[2]李巧春, 李巧华, 肖景刚.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018(024):155,164.

[3]毕立雄.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12):1706-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