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探究

齐明娟

银川能源学院,宁夏 · 银川 750105

摘要: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论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为更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支持。

Abstract: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vides a broad practice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s college students adapt to the society in advance,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data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arries out corresponding strategy exploration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mor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关键字: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strategy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能够有效地缩短自身知识和技能迭代周期,有效掌握和运用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在更新知识和技能方面,最为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具有职业核心素养,即不仅要具备从事当前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学生除了能够运用好自身的职业技能,还要能够对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这便充分体现出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2 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2.1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课程安排有限、基础设施有限等原因,难以接触到专业对口的实践平台。此时,兼职成为大学生的热门备选之一。许多无专业性可言的兼职工作占用了大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甚至是课堂时间,鱼龙混杂的兼职工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十分契合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压力[1]。系统的培训上岗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运用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理论学习,补充课本知识的空缺,从而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到对创新创业的制度支持,通过采取弹性学制、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可折算为学分、创新实践学生可申请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规定,最大程度地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支持。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可以介入创业指导、创新类比赛指导、创业类比赛指导,以创促新、以赛促进。企业通过高校平台与校内指导教师联合培养学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2.3 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团队合作能力较差、有畏难情绪、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前适应社会的平台。大学生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中历练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过程,心理健康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升[2]。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通过沟通交流,易发现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未暴露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增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自信心。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

3.1 课程创新人才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只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给学生布置理论作业,这种方式的授课让学生完全不能适应社会企业需要。所以学校在教学方面应该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展开教育,同时还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知识。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析,合力打造“学校联合企业课程”,努力建立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校企课程,围绕企业重要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展开培训。也可以请多家企业专家联合编辑会计专业实践指导书,帮助学生了解具体实践内容,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践学习,学校也可以推旧迎新,根据校外专业实践培训班的开展体系,在校内建立实务实践班和电脑账目计算实操班,聘请企业专业高水平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定期对学生实践进行指导,教学生如何在实际账目中填写会计账本,如何制作会计登记表,具体报税等。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让学生从做手工账本开始实践,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手工到电脑一体化培养,让学生反复演练,正确结合理论来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有丰富的实践做账经验,为日后的岗位竞争提供有力基础。结合创新性课程进行人才培养,不断联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创新,以共同合作育人为理念,有创新地培养人才,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理论知识准确掌握,对于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等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应该认真学习。

3.2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肯定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要求。传统校企合作有学校引进企业、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式、“订单”式合作等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仍存在合作程度不深、合作内容模式良莠不齐、合作动力不足、利益诉求不达标、制度不健全、运行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建立起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共同体[3]。基于当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不断涌现,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互联网+”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在“互联网+”创业创新方面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要强化创业创新支撑,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发展开放式创新。

3.3 “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施策略

①“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合作共同招生,订单式培养。“互联网+”校企联合招生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院校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需求预测以及招生信息的发布与报名。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②“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合作协同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教学的方式主要通过校企共建在线学习平台,校企共建远程互动课堂以及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校企联合教学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3.4 校内、校外导师双管齐下,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应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用“开放融合”的办学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通过邀请企业界人士走进校园,让学院、企业、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类型,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应建立起校内外导师联系制度,及时共享最新人才市场动态,交流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建议,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5 充分利用就业、创业类大赛,提前营造就业、创业氛围

高校应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为抓手,突出比赛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紧密结合,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企业为依托平台、邀请企业负责人联合指导、邀请企业负责人担任比赛评委等形式,促使参赛学生获得更进一步的就业、创业辅导,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高校还应树立优秀创业典型、就业典型等,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人人争创,人人争优”的浪潮。

4 结语

核心素养是职业院校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校企合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与先进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钟海岩,郭文锋.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6(36):39-40.

[2]韩秋.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探新[J].亚太教育,2016(22):233.

[3]高明学.高职院校学生“国家认同”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8,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