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研究

王冰倩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和锻炼新时期接班人的关键。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发生了较大变化,多元因素影响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充分把握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论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对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不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有所启发。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ore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key to training and training successors in the new perio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al thoughts, and multiple factor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goal to fully grasp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ffec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weak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ping to be able to inspi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看,高职院校毕业生通常被视为技术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重技能操作,轻个人素养道德教育的现象偶有发生。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虽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但在思想政治及个人思想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高职院校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模式疏于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训引导,导致其过于关注技能操作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名不副实,可有可无。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方式过于僵化。一方面,教师秉持原有的以我为主的教学主导理念,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知不足,容易导致教与学之间存在交流上的不畅,思政教学单纯以教师的单向灌输式传授为主,学生自主接收消化的能力较低。此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侧重点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般在课时设置上较为短暂集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般遵循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生源上更为多样化,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学习时容易分神或不加重视,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不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学习规律,对教学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相连。从实际看,高职院校在选取教材时,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版本,一方面容易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院校的学习深度间产生较大落差,另一方面对高职院学生而言,其在思政理论学习中难以与自身的境遇或生活产生联想,致使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育去生活化现象严重,学生难以对学习教材产生认同感。

2 现阶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的方法

2.1 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全面改进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核心要义在于“有效”这两个字,在提高教学成效上,需要精准把握“有效性”这一基础原则,让学生从思政理论中找出人生前进发展的坐标和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及参与思政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乐趣。为此,教师要对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进,突出思政理论课的现实指导性,让学生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時,应对学生的思想自由性予以尊重,让学生说其所想,藉此增强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理论探讨的主动性,教师从中予以引导,在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独立自主的感受。如当前高职院校推行的“网课”“多媒体自学”“论坛研究”“大学生讲思政”等教学方式,都能够在契合学生思政理论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着力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

2.2 通过社会实践,完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成果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需要在做好前期理论铺垫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以此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诸多可供契合衔接的点,通过活动或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学做合一中全面了解贯彻思政教育理论方针政策,这比单一的灌输教学更为具体实在。如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上,以思政教育理论为引导,请劳动模范来演讲,可以让学生理解树立正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又如在讲述革命历史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抗战纪念馆,走进历史,切身感受历史。如此既可让学生纠正片面的历史观,也能够让学生从课堂出发,带着课堂问题思考,最后将思考和感悟反馈课堂,从而让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升华。

2.3 深度改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体系

首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内容进行精练提升,使思政教学凸显出教学精髓和根本要点。在此基础上,揭示思政教育理论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及课程的短长期目标。作为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模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其愿意学习思政教育课程。在教师的讲授中突出放大思政教育理论与高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部分。

其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应主动培养并锻炼自身的主动学习及自觉实践能力,让思政教育贴合自身的实际生活,能够从自身面临的学习及生活困惑中找寻到答案和慰藉,藉此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认同度和亲切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学生应对这一客观现实形成精准认知,增强专业自信心,提高政治敏感度,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重点。目前我国高校过分關注文化知识学习,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方面的认识还不太全面,存在教育模式不合理、职业专业化培训机制不完善以及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不足的问题,还希望能够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完成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人才方面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伊珊.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分析[J].智库时代,2019(38):225-226.

[2]谷雨.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