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6
/ 1

观察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张小云

宜兴市肿瘤医院 江苏 214200

摘要: 目的:研究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急症科全体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对比层级管理前后护理差错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医师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差错率明显降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层级护理;护理质量;应用。

急诊的患者病情大多急且重,所以急诊护理工作难度、难度极大,医疗事故发生率高、患者满意度低,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1],但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护理质量常常不等达到患者的期望,好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既能满足患者需求,改善医患关系,又能满足医生对护士工作质量的较高要求,提高医生间护士的工作的默契的方法,层级管理的方法满足了这样的要求。现将我院急诊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的护理工作质量,我院急诊共有护士15名,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2名,助理护士2名,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1.2,一年内人员无变动。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护理人远均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应用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如下:根据职称实行分组层级管理理:大组长-小组长-责任护士-主管护士-助理护士,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大组长负责统筹整组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以及护士工作质量的考核,小组长负责分工,责任护士负责监督,主管护士负责执行,助理护士辅助临床护理工作完成。

1.3观察指标:

在两种管理模式开展期间,分别两种模式的护理差错率、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差错率,医生、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以此作为依据评估满意度,满意度=(很满意数+满意个数)/调查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常规管理模式下护理差错率为12.56%,医生满意度为72.73%,患者满意对护理度为68.92%。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差错率1.34%,医生对护理满意度为90.9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6.82%。常规管理模式与层级管理模式相比较,差错率分别为12.56%、1.34%,X2=9.733,P=0.001;医生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2.73%、90.91%,X2=11.110,P=0.001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68.92%、 86.82% ,X2=9.762,P=0.002,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整体素质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治疗期望也随之增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层次护理即是在此形势下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所衍生出的护理措施。急诊的工作环境特殊、工作繁重、 突发事件较多,护理人员的心理及精神压力较大,焦虑、抑郁情绪也因此增加, 甚至影响工作, 而分层次护理管理则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予以各自分工, 有问题可及时与上级护理人员协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情绪的发生[2]。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层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差错率,明显提高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层级管理应用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明显,是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曾萍.急诊护理管理中护士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69-70.

[2]张国虹,杜月明.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