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蒋 莉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90例患者,是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将临床信息整理后根据其就诊时间分组,尾号偶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反之则为对照组,两组均包含4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介入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VAP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出重症病房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分析综合护理的具体效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出重症病房时间相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同时VAP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VAP发生率,缩短待在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应重点关注推荐。

关键词: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临床护理

人工气道是将生理气道和其他气源或空气进行连接,目的是保证患者气道畅通,从而可以进行引流或机械通气,便于进行肺部疾病治疗,其中气管插管经口、经鼻、和切开气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也是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但需要在建立前将气道急症处理完毕,再借助各类器械来建立通气,是一种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治疗有效方式[1]。在手术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有助于患者在治疗时气道畅通,但需要配合相应护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术后护理干预非常重要[2]。本次实验共纳入90例患者,是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目的为研究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现汇报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共纳入90例患者,是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将临床信息整理后根据其就诊时间分组,尾号偶数的患者为实验组,反之则为对照组,两组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26例男性患者,其余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6-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0.1±5.3)岁,对照组23例男性患者,其余2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8-79岁范围内。其中56例患者切开气管、13例患者经鼻插管、21例经口建立人工气道。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含固定人工气道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做好消毒措施。实验组患者介入综合护理:

首先是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处理,由于患者不能自行湿化和温化气道,就可能引起病情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应合理调节气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将患者头部抬高至40°左右,防止发生反流情况,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防止压疮。

对于呼吸问题严重的重症患者,应定期给予吸痰护理,大概每小时1次,但每次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秒以内,并保证动作轻容,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所有操作需要保证无菌状态下进行,每日更换湿化注射用水和呼吸及管道,切忌重复利用,对患者口腔给予3%硼酸水清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针对清醒的患者,需要对其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行了解,保持沟通交流,将患者不良情绪降到最低,并在其情绪变化时及时开导,多讲解其疾病相关知识,包含发病原因、治疗方式、护理方式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加强治疗配合度。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VAP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出重症病房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分析综合护理的具体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Excel表格进行数据记录;选择SPSS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选择T值进行计量资料检验;选择X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实验数据中采用P<0.05确认本次实验统计学意义存在,反之则不存在,借此进行数据关系判断。

2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出重症病房时间相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重症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对比(x±s)

组别

例数

出重症病房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

对照组

45

20.11±1.23

13.23±1.05

实验组

45

14.57±0.72

8.12±0.62

2.2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VAP发生例数

VAP发生率

对照组

45

18

40.00%

实验组

45

3

6.67%

3讨论

在手术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对人体重要器官血氧供应进行有效维持,才能防止对重要器官造成二次伤害,是抢救患者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而对于ICU重症监护室且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需要加强监护,所以需配合相应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3]

首先需要做好气道温化和湿化护理,其次是吸痰护理、降低并发症、心理疏导等措施,保持人工气道的畅通,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4]。此外,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并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提高自觉性避免病情恶化或反复发作,同时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待的时间,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5]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VAP发生率,缩短待在重症监护室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应重点关注推荐。

参考文献

[1]桑岩.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23-324.

[2]王颖.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217-218.

[3]郭锋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139.

[4]尹彩霞.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61-263.

[5]张俊鲜.分析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