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闫娜娜,张志政,李云丽

东莞市道滘医院 妇产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宫腔镜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抽选100例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实施宫腔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宫腔镜刮匙刮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薄,就治疗后妊娠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根治性的保证均有显著作用,建议在相关治疗中进行推广实施。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宫腔镜切除术;宫腔镜刮匙刮除术

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虽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治疗后仍然可能出现复发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如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率的发生是目前治疗中的主要内容[1]。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宫腔镜手术在实际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比较多,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2]。为此,我院就引入宫腔镜切除术以及宫腔镜刮匙刮除术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并围绕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100例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2.2±1.2)岁;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个数1-4个,平均(2.1±1.1)个;对照组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4±1.3)岁;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个数1-4个,平均(2.3±1.2)个;患者均为已婚,均有妊娠意愿且夫妻双方均无不孕不育症状,患者均无妇科炎症;内分泌卵巢功能无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问题;无既往手术史;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均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无妇科手术史。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宫腔镜切除术,手术前一天需要将饮食调整为流质食物,晚餐以后则不再进食进水,术前禁食10小时,患者手术时实施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完成之后通过宫腔镜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情况,明确息肉的根蒂部位,使用电切环进行切除处理,切除完成之后进行常规止血,如患者有妊娠意愿不可将基底部切除,避免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对照组实施宫腔镜刮匙刮除术,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与研究组相同,手术过程中并不对息肉进行切除,通过刮匙对其进行刮除。所有患者手术后均选择相适合的抗生素进行连续3天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情况:①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5个月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分组计算各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均值后进行对比;②分组统计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分组计算妊娠率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s)描述,行x²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100例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分组对比(5e9a6e2048c14_html_48a91340a4897be.png ±S,cm)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5个月

研究组

50

1.32±0.34

0.82±0.35

0.75±0.25

0.63±0.24

对照组

50

1.33±0.24

0.94±0.24

1.03±0.21

1.35±0.25

t

0.169

1.999

6.064

14.691

P

0.865

0.048

0.000

0.000

2.2分组对比100例患者治疗后成功妊娠情况

研究组50例患者治疗后成功妊娠47例,妊娠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后成功妊娠31例,妊娠率为62.00%,研究组与对照组妊娠率对比x²=14.918,P=0.000;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出现的异常情况主要表现如下:月经量与往常月经量相比明显过多、在各个月经期之间出现阴道流血、单次月经时间与往常月经时间相比有所延长或者在非月经期间反复多次出现不定时、不定量的阴道出血情况,病变严重患者还会发展为不孕[3-4]。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的发病年龄不固定,育龄阶段到月经期女性均有可能发病,宫腔镜诊疗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切除术以及刮匙刮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来看,切除术的实施效果更佳,宫腔镜辅助下此手术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能够在直视观察下对息肉进行切除确保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薄,就治疗后妊娠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治疗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刮匙刮除术,实施切除术患者的内膜厚度较薄,且妊娠成功率比较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中对操作人员提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控制好切除的程度,避免手术切除过程中对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造成创伤,确保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宫腔镜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实施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好于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根治性的保证均有显著效果,建议在相关治疗中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孟琳, 张蓓. 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9, 23(11):2220-2223.

[2]黄玲波, 吴华平, 陈彩红.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与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分别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7):871-872.

[3]徐巍. 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9):64-65,68.

[4]叶燕红. 子宫内膜息肉施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及患者术后复发预防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5):48-50.

[5]卢艳, 刘秋红, 崔超美, 等. B超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16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 29(4):362-364.

作者简介:闫娜娜,女,198409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东莞;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职业妇产科临床;职称:妇产科主治医师;单位名称:东莞市道滘医院;科室: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