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张桂芝

湖南省 益阳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外科手术后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益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7例行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参照组47例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4.99±2.77)、经口进食时间(2.97±1.33)均短于参照组住院时间(23.77±2.97)、经口进食时间(6.33±1.99);实验组白蛋白(40.77±4.33)、血清前蛋白(260.33±57.44)、铁转蛋白(233±47.99)明显高于参照组白蛋白(32.44±5.22)、血清前蛋白(195.33±40.21)、转铁蛋白(169.22±37.66)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肠外科手术;早期应用;护理效果

胃肠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想要有效治疗疾病,需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方能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外科手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不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必须注重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本文主要以益阳市人民医院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为例,在术后对患者应用早期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下面是具体探讨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益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共有94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44±6.99)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0.43±6.98)岁。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显示,组间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支持,主要护理内容为给患者服用适量维生素,保证患者机体内微量元素充足,从而使患者体内水电介质保持平衡状态,并给患者注射适量营养药剂,在患者服用药剂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观察组采用早期营养干预方式,具体如下:在患者行手术后给患者留置胃管、并要求患者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以免出现误吸等严重并发症,随后对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患者体内插入胃管和鼻饲管,并对患者情况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生命。若患者术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即可给患者服用适量营养液,保持患者营养均衡。若患者可有效吸收营养液,且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则可酌情增加营养液,并逐渐补充患者身体全部营养需求量。如后期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则无需再给患者注射营养液,可采用营养汤类给患者滋补身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干预方式的各项指标,记录患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铁转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根据指标数据判断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分值越高,证明患者营养改善情况越好。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时间越短,证明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越好。

1.4数据处理

本次营养支持涉及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患者住院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白蛋白、血清前蛋白铁转蛋白各项指标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现形式为(5e9153422ed6f_html_4bdcd6c50a810c99.gif ±s),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表现形式为(n,%),当P<0.05时代表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经两组对比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当P<0.05时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详情见表1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5e9153422ed6f_html_4bdcd6c50a810c99.gif±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经口进食时间

实验组

47

14.99±2.77

2.97±1.33

参照组

47

23.77±2.97

6.33±1.99

T

14.8211

9.6238

P

0.0000

0.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

实验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当P<0.05时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对比详情见表2

2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5e9153422ed6f_html_4bdcd6c50a810c99.gif±s

组别

例数

白蛋白(g/L)

血清前蛋白(mg/L)

转铁蛋白(mg/L)

实验组

47

40.77±4.33

260.33±57.44

233±47.99

参照组

47

32.44±5.22

195.33±40.21

169.22±37.66

T

8.4203

6.3554

7.1677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胃肠疾病发病率较高,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患者在行外科手术后身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从而使患者身体的营养快速流失,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补充营养,会对患者术后恢复极其不利,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胃肠代谢功能,使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减少手术对患者胃肠的刺激,促进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发挥营养支持的最大优势。目前比较有效的营养干预方式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传统肠外营养相比更具优势,可优化患者各项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指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传统肠外营养干预措施对患者营养改善情况不如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情况,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营养情况,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俊飞.胃肠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207+214.

[2]杨敏.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202+208.

[3]李新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