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0
/ 2

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分析

金玲

石门县人民医院 4153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哮喘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3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舒适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在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同时辅以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儿舒适度,从而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对于患儿肺功能的改善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急性哮喘;治疗效果;肺功能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管炎性病变,易反复发作。该病的高发群体为小儿,胸闷、咳嗽、气促、喘息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治疗小儿急性哮喘仅凭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这要辅助恰当的护理措施,才能进一步促进患儿的预后恢复。鉴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肺通气功能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哮喘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24:19;年龄在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0.12)岁。研究组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25:18;年龄在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0.34)岁。两组患儿以上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没有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患儿予以入院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传统常规护理措施。

1.2.2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舒适护理。首先要仔细分析入院患儿的心理及性格特点,认真观察其情绪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疏导其负面情绪,稳定其情绪可采用暗示、诱导、说服、示范等不同的方式。另外,拓宽护患沟通渠道,开展亲情服务以及各种咨询服务等,强化护患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示范、教育等方式对患儿进行松弛反应性训练,进一步消除其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保证治疗依从性,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措施;(2)体位护理。维持患儿镇静,辅助其取端坐前弓位或者半卧位,指导其科学的呼吸方式来放松全身。如患儿处于受限或者强迫体位,要为其在恰当位置放置软垫;(3)气道护理。保证患儿气道通畅,如有必要可利用雾化装置稀释其痰液,或者在其气管内滴入相应药物促进排痰。定时为患儿叩背翻身,诱导其顺利排痰[2]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显效:患儿胸闷、咳嗽、气促、喘息等不良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上述不良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偶有发作,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上述不良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护理后,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33/43)、95.35%(41/43),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n,±s)

组别

例数

25%TEF(ml/s)

50%TEF(ml/s)

75%TEF(ml/s)

参照组

43

82.6±24.6

108.4±7.8

140.5±20.3

研究组

43

105.1±12.4

128.2±6.4

158.6±18.4

/

5.356

12.868

4.332

P

/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由于儿童机体尚未得到完全发育,因此其出现哮喘的几率往往要高于其他人,急性哮喘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在治疗过程这,常规的单一药物治疗辅以恰当的护理措施往往能收获更理想的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中的舒适护理可通过改善治疗环境以及科学的心理疏导,进一步促使患儿舒适度的有效提升,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和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措施,保证治疗效果。另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哮喘症状的发作,从而有效改善其预后[4]。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舒适护理通过对患儿心理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缓解、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改善肾上腺功能,可降低激素用药量,促使患儿对药物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33/43)、95.35%(41/43),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同时辅以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儿舒适度,从而保证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因此治疗效果也会随之得到大幅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霞美.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3):80-81.

[2] 黄华敏.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 当代医学, 2016, 22(36):260-261.

[3] 赵巧云.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224-225.

[4] 刘敏, 刘永利. 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1(18):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