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想对质量文化的影响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人文思想对质量文化的影响初探

付清胜 巩来福 陈肯 高志佳 王志佳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710024

摘要文化作为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人的思想文化或人文思想对质量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创建质量文化的关键是心智的改变,是态度和习惯的改变,自然受到人文思想的影响。所以,思想决定人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决定着人们计划与策略的选择、方法与工具的应用。

关键词人文思想,质量文化,态度习惯,影响

一、前言

文化(Culture)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1]。文化既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质量文化(Quality Culture)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社会、文化、法律、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2]

因此,人的思想文化或人文思想对质量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二、人文思想的基础作用

(一)非人化行动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强调人性,并以人性为基础推演社会的人际原则[3]。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基于对人自身的信念,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定位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彻底将人改造为了道德化的人。而所谓有价值的生活,就是有道德的生活。使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变成了彻底的非人化自我之行动[3]

著名心理学家,迈尔斯(1993年)指出,态度的结构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行为意向和认知,即态度的ABC机构[4]。而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情感因素,因此改变态度,靠理性是不够的,必须依赖文化的力量。由此推导出,质量文化是产品服务质量的源头。著名的零缺陷(Zero Defects)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是文化和政策力量塑造的,更是将质量文化的打造,作为质量管理的最核心的职能。

(二)企业愿景与使命价值

因此,质量是政策与文化的结果。只有改变员工的心智与价值观念,树立楷模与角色典范,才能使质量改进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质量管理就是有目的地创建这种组织的文化,企业和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关于质量的理念与价值观、习惯与行为模式、基本原则与制度及物质表现的总和。广义质量,趋近企业文化。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决定质量文化发展方向。质量文化很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大家普遍觉得这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比较虚不知道如何入手,所以很多公司质量领域同事往往把质量文化建设等同于教育、培训、口号、质量活动,当然这些内容也不可或缺,但并不全面也没有抓住核心。

可以理解,质量文化形成到产生作用的基本逻辑。在企业定位中,确定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来约定组织理想的行为模式,然后,经过,战略-商业模式-财务-组织流程-绩效,框架的转换,通过资源配置,组织构型及流程设计,来规划或设计组织为赢得市场竞争需要的行为模式。通过绩效管理手段来强化对员工理想行为的塑造。通过员工的表现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来影响市场,从而获得利润。当员工的行为模式成为习惯,就会形成企业期望的价值观。

三、如何建立质量文化

(一)质量文化的创立

对于质量文化,需要公司的全体成员对于某种做法达成固定的认识,并得到传承。质管人员要在一家企业体现价值需要自己,特别是质管部门的责任人自己建立本公司的质量文化,除非该公司总经理以往就是质管出身,不要期望他帮你制定质量文化。

在ISO9000族体系,包括其他的项目管理,质量变革督导的理论中反复强调领导层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所以质管部门责任者建立质量文化的最大课题,就是和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达成共识,强调质管作为监督机能的作用,让最高管理者明白,哪怕他认为该质量问题并不重要,他也必须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对该缺陷问题的重视,同时需要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亲自跟踪。让企业里的员工明白质管的日常监督工作是代表最高管理者进行的。让其他部门在做事的时候必要时也要踩踩刹车,过人行横道时也要注意是否有行人通过。

怕的后果是什么,不敢轻易涉险,虚心做人,小心做事,再结果就是不管大家愿不愿意都向着同一方向而努力。由于有一些质管部门的责任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的结果,最高管理者恨不得天天在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内部对质管部门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

(二)实体绩效观

最高管理者必须支持文化传承的理论,必须通过实体的数据来向最高管理者表明。因为企业的经营是创造利润,不向国家管理那样很强调政治。所以实体的检查和研究是前提,质检部门提议需要对项目采取防静电措施,这是需要资金投资的。要说服最高管理者同意你必须有一手的数据,表明防静电做不好做成的危害。

光描述不良率是多少可能还不够,因为最高管理者可能对这个都没有概念。要把它换算成损失的金额。对于钱的加减乘除这个最高管理者在行。所以我们实体的监督非常必须,虽然很多人讲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我们质管人员要纠正这个观念,质管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检验是所有和产品相关活动的结果,是产品的绩效体现。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实体产品的技术和经验,充分的统计功能。

四、人文思想和质量文化融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这些古老的文化思想一直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的确,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方式都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习惯。因此,可以说创建质量文化的关键是心智的改变,是态度和习惯的改变。所以,思想决定人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决定着人们计划与策略的选择、方法与工具的应用。

质量管理,只有从“管理”入手,从人的心与智入手,通过思想与态度的转变,通过预防为主而非事后把关的质量文化的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企业成为有用的和诚信的组织。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让整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都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达到融合和统一。

也只有当质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才有可能透过“质量管理”看到,客户的笑意、员工与管理者的自豪、供应商的开怀。透过“管理质量”看到,变革的预期、稳定的市场、上升的利润。这才是质量管理的真谛。

质量就是一种态度,是人对待它的态度,怎么看它,它就带给你什么。所以,一个人光有知识并不能当然地产生行动,必须要靠哲学的训练和引领。否则,不谈理想,不谈信仰,不谈人生观,无疑只会带来迷惘、空虚和痛苦,只会造成道德的缺位和精神的丧失。质量文化的实质,就是要用质量哲学、质量精神统领员工的意识,从而让他们对客户、对质量产生激情与狂热,在工作中分享生命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百科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文化/

2.张公绪 孙静主编.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3.刘泽华著.中国的王权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2000.10

4.戴维·迈尔斯 (David G.Myers)[美]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