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分类号在汽车点火系统领域的检索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CPC分类号在汽车点火系统领域的检索简析

刘飞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摘要:简要阐述检索分类体系,对汽车点火系统领域的IPCCPC文献进行对比,验证CPC分类的检索效率。

关键词:IPC CPC 点火系统

一、CPC分类简介

目前常用的分类体系有IPC、USPC、ECLA、FI/FT,其中,IPC 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但其存在单一分类号下文献量较大、更新速度慢、不利于检索的缺陷;美国专利商标局所采用的 UC分类仅涉及美国专利文献,且分类号不易查找;而欧洲专利局使用的EC分类具有分类准确、更新及时等优点,但文献覆盖范围有限;而日本专利局所采用的FI/FT分类虽然能够体现发明点,但仅覆盖日本文献,且存在语言差异。

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自2010 年10 月25 日签署协议,正式启动CPC。CPC(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联合分类体系[1],其以IPC为依据,以ECLA分类体系为蓝本,并融合了UC分类的实践经验演化而来。由于其分类形式与全球通用的IPC分类表相同,因此便于在不同国家推广使用,在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大力推广下,CPC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45个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机构使用该分类体系,EPO和USPTO也在逐步取消ECLA和USPC两种分类系统,至今CPC 分类表已经过多次修订,日臻完善,成为世界主要专利机构使用的分类体系。CPC依然沿用IPC的数字字母代号方式以及ECLA的分层结构,其下设A、B、C、D、E、F、G、H、Y九个大部,每个大部内以“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的分层机构设置。相较而言,IPC分类体系总体上倾向于功能分类位置优先的原则,而CPC倾向于应用位置优先的原则,只要对检索有利,将所有的应用分类位置全部给出,而不是只要给出了一个应用位置,其他分类的就不用再给出,另外,还通过2000系列进一步给出涉及应用的分类,因此,CPC分类更加详细,包含更多的分类信息,更利于检索。

二、点火系统CPC分类号简介

点火系统[2]属于一种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的点火部件,其实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用途的变压器,通过将低压变到高压驱动火花塞放电点火,发动机启动。点火装置的安全运行是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反之,点火装置的故障则能够导致熄火、失去动力、气囊无法打开等事故,这对于乘坐在高速飞驰的汽车中的乘客而言是致命的。作为汽车动力装置的重要部件,一直以来针对点火装置的专利申请始终保持增长的态势。

关于点火系统的专利申请按照结构和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外壳、磁芯、线圈、绝缘、屏蔽、弹簧等,各自对应的专利文献数量也非常大。目前点火装置专利研究的重点在于耐压要求,由于其产生高压脉冲,要求绝缘距离及材料厚度与其电压等级相适应,因此其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尤为重要,例如磁芯采用杆状,线圈采用多槽,这些设置的目的就是以较小的绝缘距离及材料厚度达到较高耐压要求。作为一种特殊变压器,点火装置虽小,内部结构却极其复杂的,专利文献呈现的特点体现为类多量大,如果与之相关的分类号细分精确则能对专利检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点火线圈的IPC、CPC分类号如表1:

表1 点火系统IPC、CPC分类号

IPC分类号

CPC分类号

H01F38/12(点火线圈)

F02P3/02(具有电感能量贮存器,例如感应线圈装置)

H01F38/12 点火装置,如用于内燃机

H01F2038/122 带有杆状磁芯的

H01F2038/125 采用油绝缘的

H01F2038/127 采用包含永久磁体磁路的

F02P3/02(具有电感能量贮存器,例如感应线圈装置)

三、点火系统IPC、CPC分类号概况

由表1可以看出, 相关的IPC分类号仅有两个1点组,未给出细分分类号,其文献量在SIPOABS数据库中分别如下:

1 SIPOABS 9033 H01F38/12/IC

2 SIPOABS 9162 F02P3/02/IC

可见该两个1点组合计有12000多篇文献,用这两个分类号检索由于没有细分,势必给检索产生很大的干扰,需要不停地采用关键词进行限缩,费时且目标不明确。

相关的CPC分类号文献量分别如下:

3 SIPOABS 4094 H01F38/12/CPC

4 SIPOABS 2296 F02P3/02/CPC

5 SIPOABS 985 H01F2038/122/CPC

6 SIPOABS 388 H01F2038/125/CPC

7 SIPOABS 126 H01F2038/127/CPC

可见,文献量合计有7000多篇,在通常的检索中,点火系统的改进涉及的往往是某种结构,CPC分类号除给出两个1点组之外还给出了3个2000组,分别涉及磁芯和绝缘结构,相对而言分类更加精细,并且每个2000组分类号下的文献量较小,只需要再加一个发明点相关的关键词进行限缩即可将文献量控制在100多篇,方便浏览,使得目标文献的寻找更加高效。但同时,也可以看出,CPC分类在点火装置领域仍然不够完善,外壳、绕组、屏蔽等结构并未给出细分,同时,绝缘仅仅涉及油绝缘,而申请量较为突出的树脂绝缘并未给出细分。因此,点火线圈领域的CPC分类相对IPC分类更加精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小结

CPC分类汲取了ECLA和USPC分类体系的优点,并在IPC分类上进行了细分,具有更多的技术切入点,给出了更多的有利检索的分类,使得检索中的目标文献范围进一步缩小,能够提高检索效率,但同时存在不够完善的确定,还需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 田力普.发明专利审查基础教程(检索分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66-71.

[2] 陈红.点火线圈技术的进步[J].汽车电器.20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