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2

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体会

余小莲 1 周雅琼 2 熊艳 3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儿科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2015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个案护理;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岗前培训.

临床个案护理是针对临床实践中某个或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病例的个性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对特殊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或是一对一的护理方式,以探索疾病在医护工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规律,结合我院儿科病种分区明确和怎样使儿科新进护士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尽快适应儿科新环境,实现从护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护理人员这些实际情况,通过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儿科新进护士围绕患儿的身心需求,发现关键性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提供一对一护理,从而提高儿科新进护士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工作安全,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儿科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其中学历为本科者12名,专科者8名,均为女性,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2015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其中学历为本科者12名,专科者12名,均为女性,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3.1岁,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2组新进护士在学历、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岗前培训方法

1.2.1入科第一周:护士长组织新进护士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及流程,学习儿科专科知识与护理部要求掌握的考核内容。

1.2.2对照组 采用临床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第二周开始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小讲课、操作培训等,根据科室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护士模仿训练。

1.2.3实验组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第二周开始:新进护士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选择本科最常见的疾病进行个案护理,从患儿入院宣教开始,对患儿进行基本体格检查、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对该患儿做出相关处理(如医嘱处理与查对、患儿身份识别、操作前、中、后的查对、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操作或治疗中相关的 观察处理、健康宣教及最后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列出护理问题,初步设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和随时进行护理评价。

1.3评价方法:见表1

1 新进护士独立上岗临床综合能力评价

科室: 姓名: 检查者: 检查日期: 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

考核形式

考核结果

主要问题

合格

不合格

患儿评估:

(1)基本信息

现场查看+

口述

患儿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3)体格检查评估(与儿科专科及护理相关的内容)

(4)与专科疾病相关检查(重点阳性结果)

(5)患儿及家属心理状况

(6)入院诊断

2.患儿护理要点与重点(目前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口述

3相关处理:

(1)医嘱处理与查对

现场考核

(2)患儿身份的识别

(3)操作前、中、后查对

(4)手卫生

(5)无菌操作技术

(6)操作流程

(7)操作或治疗中相关观察重点

口述

(8)健康宣教(重点与操作或治疗有关)

(9)护理记录的书写(入院、出院等)

现场考核

4、主要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

口述+现场查看

备注:评价标准:1、相关处理中9个项目不限定在一项操作中完成,但各个项目检查均需涉及到;2、本评价表共18个项目,除相关处理中前3个查对的项目要求100%才判定合格外,其余15个项目单项合格率达60%,该项目即判定合格;

2、18个项目中,相关处理中前3项查对条目均需全部合格,其余15个项目整体合格率达到60%即可整体评价合格。

独立上岗前理论考试成绩:

独立上岗前操作考试成绩:

    结果:两组护士上岗临床综合能力比较,见表2

    2 2组新进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合格率(%

    组别

    观察例数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实验组

    对照组

    24

    20

    36

    30

    6

    10

    85.71

    75.0

    Χ2

    Р

    1.497

    3、讨论:

    3.1对于新进护士而言,儿科是专业性较强,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参加护理工作时间短,对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不够成熟[1] ,综合能力弱,临床经验缺乏,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较低[2],是发生护理差错的高危人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3-4]。传统培训中,新进护士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评判性思维,对潜在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影响患儿的护理安全;采取以个案护理形式进行岗前培训,帮助新进护士了解责任制整理护理的工作流程,将护理程序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新进护士循证护理水平;持续长久实施个案护理,既强化了专业知识技能规范,巩固了新进儿科护士专科知识,提高其护理能力,又使其树立自身职业责任感,帮助儿科新进护士向专业儿科护理人员转变。

    3.2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应用个案护理形式进行岗前培训,可以激励新进护士提高其护理能力,为医院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适应临床的需要;有助于护士管理者现场发现问题,从而协调人力资源,最大程度上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以个案护理形式进行岗前培训,能够提高儿科新进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1]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J].中国护理教育,2005,(2):54-56.

    [2] 廖容,曾平凡,张正洪,等.年龄结构与护士核心能力相关性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59-60.

    [3] 邓先锋,刘义兰,喻娇花,等.新护士99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3,28,(3):54-55.

    [4] 沈贻萍,裴艳,陈雯华。低年资护士护理差错剖析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8,8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