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杜元三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 443000

摘要: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和评价在配电网的发展中受到广泛关注,网格化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促进配电网的良性发展,本文研究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相关内容,从构建原则、供电区域的划分、指标权重的确定、装备水平评价四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能参考意见。

关键词:评价指标;供电区域;装备水平

引言: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效化、清洁化、多元化,建设智能配电网与这一发展趋势高度契合,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户的接触度比较高,建立电网评估体系能即时衡量电网运行状态,做好配电网的管理工作能保证提高供电质量,也能使电网的运行效率有所上升,真正实现创新用户服务的目标。

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个过程是非常繁琐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能综合评价配电网的现状网架。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这项工作非常关键。现有文献中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合理,综合评价主动配电网也有一定局限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中,要保证满足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原则,在设计主动配电网的工作中,要对配电网的整体水平情况有全面的反应。展开全面综合的考虑,避免出现系统过于复杂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相同的指标。所建立的体系指标结构要有明确的上下层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得到充分的反映。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是科学的,合理选择主动配电网的评价指标,保证与中国国内配电网的现实情况相契合,进而保证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此外在建筑主动配电网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中,要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及相关标准》考虑在内,要高度符合相关的规程和标准。建立的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高度符合可操作性,满足相关理论要求,与设计操作时的需要相符合。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中,要保证设置的指标余额是简单明了的,使得被评价者能更容易接受评价结果,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指标的应用也会更容易[1]

二、精细划分供电区域,对用户的实际需要有充分了解

实现对供电区域的有效划分能为精细化评价提供有力条件,台区化分工作要首先从低压智能配电网进行,以10KV出线的供电网络为例,应该形成网状或者是环网状的结构,增强10kV供电网络与其他变电站的联络,如此一来网络就有了对上级电源的支撑能力。在定义网格和划分台区单元时,要保证有相当独立的配电区域,这些区域由联络开关和开环点分隔开来,从而确定相应的各个配电网格。要把网格内的台区定义为台区单元,而且还要明确10kV的用户定义。比如某网格由10kV的主干线和若干配电台区构成。发展主动配电网的目的是要持续不断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所说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电力用户、社会、电力企业。这三者之间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就电力用户而言,要求供电价格低廉,同时也希望供电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用户与配电网之间应该有一定互动性,这就要求电网的主动性达到更高水平。在用电过程中,电网用户需要主动了解电价问题,也要对其他的附加性服务有一定认识。

三、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非常重要,所设定的权重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工作中,要准确划分效果指标层,根据汇总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基础性指标更为重要,就比如说网络坚强度和主动化程度,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的权重值。除此之外,还需要确定特性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各指标间的权重值有较小的离散度,而且差距也不大,与各项指标的特征属性相符合。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隶属度的工作中,还不能使用统一的方法,有几种方法的使用频率较高,分别是模糊统计法、例证法、专家经验法、二元对比排序法。使用专家经验法进行研究,用优、良、中、可、差这五种等级评价主动配电网的状态。从实际的实验研究过程来看,大部分的评价指标都处于两种等级分界点的附近,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具备两种等级状态。无法将其判别为某一具体的等级。对此要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在某种情况下,判断某一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确定该评价指标处于哪一状态等级,之后再以另一隶属度进行判断,确定其相邻的另一状态等级。在这种情况下,评价指标的状态不与某一状态等级相对应。而是对五种等级的若干等级有不同的隶属度。

四、实现对配电网装备水平的科学评价

评价配电网的装备水平要从架空线路绝缘化率、线路电缆化率、老旧设备占比三方面入手。就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来说,该指标的涵义是线路架空绝缘线路长度占线路架空线路总长度的比例[2]。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架空线路仍然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架空线路的作用能被充分发挥,该指标属于适度指标。线路电缆化率的指标含义是电缆线路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该指标也属于适度指标。老旧设备指的是运行达到或者是已经超出设计年限的80%,对其运行状态的评价是异常或者是严重。老旧设备占比就是这部分设备占在运设备总数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属于逆向指标。评价装备水平能反应配电网的运行效果,也能反映配配电网的发展水平。在计算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时要用到因式分析法,实现对电网结构和装备水平的客观评价。评价装备水平要考虑到各类建设指标对供电质量的影响,为供电实现可靠、优质、经济和持续性方面的需求提供指导意见。

总结: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精细划分供电区域,对用户的实际需要有充分了解,运用正确的手段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隶属度,实现对配电网装备水平的科学评价。构建全面完善的智能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智能配电网的精细化管理,高度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殿平. 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

[2]祁晖.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及规划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