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李立 王永春

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150000

【摘 要】在展开药物分析活动时,可以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来达到分析目的,在该技术系统中,分析人员可以运用多种快速检测技术对药物复杂的内部成分进行研究,这一类检测技术均可以发挥出极强的灵活性。随着相关检测设备与检测技术的先进化水平提升,技术可应用范围被扩展,其在药物分析活动中可发挥出的作用也随之增加,不仅可以精准地分析出药品的实际组分,同时还可以辅助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现对该检测技术在现有的药物分析领域中研究进展加以探讨。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分析;应用;研究进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帮助对成分复杂的微量混合物加以分离,同时在高通量研究活动中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技术应用效用,在被应用到药品分析活动之后,取得了比较多的突破性成就,在多种药物分析环节中都可运用该技术,其具有的检测灵敏度也相对比较高,甚至可以实现自动检测的应用需求。随着药品分析需求增加,该项技术也变得先进高效,同时药品成分的分离效果也被加强。现对药物分析活动中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情况展开探讨。

1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1.1 技术应用原理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范德米特(Van Deemeter)方程为理论基础,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一样,具体公式为:HETP=AdP + B/v+CdP2v,公式中的HETP代表理论塔板高度,其中的A代表涡流扩散系数,其中的dP代表填料微粒的粒径,其中的B代表分子径向扩散系数,其中的C代表传质因子,其中的v代表流动相线速度。本公式的意义为:微粒的颗粒度越小,色谱柱效就会越高;不同微粒的颗粒度尺寸对应有相应的最佳色谱柱效的流速;微粒的颗粒度越小,最高柱效点会向更高流速的方向进行移动;越小的颗粒度具有越宽的线速度范围。由以上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降低微粒的颗粒度大小,来提高色谱柱效,同时还可以提高速度。也就是说色谱分离度可以随着色谱柱中填料颗粒的粒径的降低反而提高。研究发现当填料颗粒的粒径降低至小于2μm时,公式中的理论塔板高度最小值会扩大很大范围,也就是说小于2μm的微粒粒径可以比具有较大粒径的微粒在更加宽广的流量范围内得到更高的色谱柱效,可以在不损失高分离度的前提下提高微粒的流速以及样品的分析速度。

1.2 技术应用优点

该技术之所以可以在多种技术领域中被有效使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的以下几种技术方面的优势:相比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其分析速度充分提升,整体分析效率更高,在保持柱效固定的条件下,样品可被快速分离,同时分离度并没有出现变动。检测灵敏度也被明显提升,在过去,对样品进行检测时需要运用灵敏度极高的专用型检测仪器,但是在运用该检测技术时,通过缩减微粒的粒径就可以达到灵敏度的提升目的,微粒的实际色谱峰变得更为狭窄,灵敏度可以被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另外分离度方面的变化也是相对明显。可有效以离子化的方式来分离化合物状态的样品,同时基质杂质也可被有效分离,基质效应可被减弱。

分离度与微粒的粒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微粒的粒径小于2μm甚至到1.7μm时,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使颗粒的柱效增高,发挥了1.7μm颗粒的全部优越性。研究表明径度为1.7μm的颗粒的色谱柱效比径度为5μm的颗粒的色谱效柱提高了3倍,其分离度对应的提高了70%。

1.3 技术应用缺点

虽然该技术具有的优点值得肯定,但是现有的技术缺陷必须被及时发现,技术改进工作才能正常进行,首先相比常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相比,该技术需要应用的化学仪器更加复杂,价格也更加昂贵,这种应用成本缺陷很难保障其可以被大范围推广。在进行分析活动时,该技术也给色谱柱提出了一定的应用限制,如果采用的色谱柱没有达到应用标准,工艺的精度同样会受到影响,色谱柱的工艺要求过高,符合相应生产标准的生产厂家也比较少,同时进样本量也比较少,通过半环的技术手段满足进样需求,峰面积具有的重复性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比较差。另外受到填色柱谱的影响,其颗粒细度过高,色谱柱堵塞问题也需被集中解决,以上缺点都会影响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使药物分析数据出现不可靠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解决。

2 在药物分析环节中的应用情况

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现代药物研究活动中的情况:

2.1 在现代药品分析环节中的应用情况

一般对于制剂的药品进行成分分析中会出现样品因为太少而分离难,耗时长,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分析快分离效率高以及高检测灵敏度,可以更准确的为药物分析提供技术支持。Luigino G.Apollons等研究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显著的提高药物的分析速度,还可以改善色谱分离质量;Wren等对Azl、Azz以及Az3的分析结果中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保证分析效果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分离时间;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地氯雷他定和3-羟基地氯雷他定,结果表明其在精密度以及准确度方面完全符合要求;其他还有氢化可的松乳剂、雌激素凝胶、曲安西龙乳剂等也是成功的案例,结果均表明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比,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甚至更好。另外,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合成的分析中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中间体、降解产物或者是副产物等。

2.2 在药物代谢动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一般要涉及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要包括药物以及药物在各种复杂基质中代谢物的分离以及代谢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测定等情况。研究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快速的分离和检测出药物的代谢产物,还可以对样品实现定量的分析。DasandiB等建立UPLC-MS/MS(高技液相色谱一质谱/质谱)定量系统进行测定人体血浆中喹那普利和喹那普利特的方法,结果表明喹那普利、喹那普利特的回收率分别为85.8%、62.6%,分析师仅需要3 min;M ing D S等同样方法测定人血清中氯氮平和去甲可待因含量,还有YadavM等也对人血浆中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浓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均表明此方法具有快速、精准以及较高的灵敏度,专属性较强。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液相色谱技术,在近几年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在药物分析领域的优越性,并且为现代色谱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进样体积小,消耗少,分离快,广泛应用于天然和合成药品成分的分析、药物的代谢产物的分析等,是一种更高效、更准确、更精细的分析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具有仪器价格高、样本量太少、色柱的要求较高以及色柱容易堵塞等不足与缺点。

3 结束语

先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简要概述,而后具体地探索了其在分析药品成分活动的中应用情况,并对现有进展进行了阐述,该技术可以帮助分离药品的有效成分,在药品成分分析环节中不需消耗过多的技术资源与时间,技术研究工作的速度也相对比较快,不仅可以帮助分析天然的药品,同时还能帮助分析合成型药品的成分,分析对象除了包括药品的有效成分,还有药品的代谢物质。尽管该技术有点突出,但是缺点也会影响其应用,因此需结合其应用缺陷继续完善分离技术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贾博, 贺玉林, & 宋扬. (2017).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化工管理(20), 182-182.

[2]高意. (2017).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3]房真真, & 巩天照. (2017).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化工管理(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