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抗栓 在 ACS合并房颤患者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三联抗栓 在 ACS合并房颤患者的应用

谢勇

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医院 646200

摘要:目的:分析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进行观察,并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应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三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应用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一般会给予抗血栓治疗,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了分析三联抗栓治疗冠心病的应用效果,选择了13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65例患者,男37例,女28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为(52.8±6.1)岁;平均病程为(6.8±1.9)年;观察组有65例患者,男36例,女29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为(53.1±5.9)岁;平均病程为(7.0±2.1)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II级86例、III级44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均为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二尖瓣狭窄、人工心脏辨膜者与出血性疾病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等。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65例冠心病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一次10~20mg,一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即可。观察组的65例冠心病患者选择三联抗栓治疗,护士先给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用法与对照组一样,然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其中阿司匹林每天服用一次,一次为50~150mg;氯吡格雷每天服用一次,一次为45~75mg;华法林也是每天一次,一次服用2.5~5mg,患者需要连续治疗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10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过程中,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两组冠心病患者所有的对比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含量等指标均用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不良反应用计数资料(%)的方式表示,组间对比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在用药物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有很大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组别

时间

D-二聚体(mg/L)

血小板计数(109/L)

C-反应蛋白(mg/L)

血浆纤维蛋白原(g/L)

对照组(n=65)

治疗前

0.47±0.09

470.21±90.37

48.21±5.73

11.84±2.13

治疗后

0.39±0.07

303.45±78.62

16.92±4.07

6.27±1.95

观察组(n=65)

治疗前

0.46±0.08

473.78±91.35

48.05±5.85

11.77±2.98

治疗后

0.21±0.06

152.96±61.36

9.16±3.01

3.02±0.87

2.2 两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对照组患者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情况[n(%)]

组别

出血

脑血管意外

心脏不良反应

发生率

观察组(n=65)

2

1

1

4(6.15)

对照组(n=65)

4

3

3

10(15.38)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群,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胸前区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等。根据有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人、家族有冠心病病史以及基础心脏病等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出现冠心病。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抗血栓的药物治疗冠心病,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其中抗血小板药物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主,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但是阿司匹林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因此胃肠道溃疡患者要谨慎使用。华法林主要适用于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与发展,对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3]

阿司匹林为经典抗血小板药物,低浓度的阿司匹林对环氧合酶(COX)的丝氨酸位点起到乙酰化作用,进而导致COX永久失活,从而减少其介导的血栓素A2生成,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起到抗血栓作用。目前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冠心病缺血事件的一级与二级预防首选药物。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属于药物前体,并没有活性。氯吡格雷经肝脏CYP3A4等氧化后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并且与P2Y12(ADP受体)的半胱氨酸残疾形成二硫键阻断ADP和受体之间的结合,进而对血小板的激活过程进行阻断,如今氯吡格雷已经成为了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用药。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的一种,属于口服抗凝药物,其抗凝机制在于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向氢醌的生成,让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蛋白C与S谷氨酸残基5df872185e0f7_html_352252abb98cd9ce.gif 羧化作用发生障碍,生成无活性的前体,进而达到抗凝的作用。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三联疗法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研究结果与冯灿[4]等报道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非常高,可以用来长期治疗冠心病。

参考文献

[1]谢泽彦.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2):63,78.

[2]曹伟.冠心病治疗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08):36-38.

[3]宋先贤,郑伟,颜昌浩,张旭涛.冠心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17-118.

[4]冯灿,冀涛,朱嘉琦,赵仙先.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41(05):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