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有创血压监 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和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持续有创血压监 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和护理观察

苏玉虹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室 7300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选取16年-17年100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本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置管监测时间1~3h,置管监测期间有8例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测压血管受压,2例穿刺点少许渗血,1例皮下淤血,1例局部皮肤感染前征象,并发症发生率为8.8%。结论: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持续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并发症

心脏介入术为临床治疗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血压监测需在术中进行,以能将血液内压强直接获得,准确了解手术过程中动脉压力变化情况,降低手术风险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为常用的血压监测手段,监测结果较为准确,不过,监测过程中,还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能充分发挥其监测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5-70岁,冠脉内支架置入术30例,冠脉腔内成形术25例,冠脉造影术15例;桡动脉穿刺置管25例,股动脉穿刺置管5例。纳入标准:具有心脏介入术适应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应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病历资料完整。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观察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手术时,首选穿刺置管动脉为桡动脉,穿刺置管前,Allen试验需先开展,若结果为阳性,且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炎严重存在时,穿刺置管位置应选为股动脉;穿刺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之后麻醉,药物使用1%利多卡因,预防动脉痉挛发生在穿刺过程中;成功穿刺后,导管置入动脉内,连接无菌测压管,冲洗管道及针头内的回血,干净后局部皮肤消毒再次进行,接着覆盖固定穿刺置管部位,覆盖采用无菌敷料,再连接压力传感器;三通开关转动,使压力传感器接通大气,监护仪中压力线在0位时,三通开关再次转动,保证其相同于动脉,此时,有创血压获得。监测过程中,还需给予患者密切的护理,护理措施如下:

1.2.1动脉测压管护理

放置压力传感器时,其位置要一致于心脏水平位置,通常,肋中线第4肋间位置即可较为准确的测得血压,体位更换后,压力传感器位置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测压仪器为传感器,校验测压仪工作要定期进行;紧密连接各个测压管道的接头,预防管道漏液,密切观察压力袋内肝素生理盐水情况,如发生漏液,更换要及时进行,所有三通性能均要保持在良好状态,导管、延长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或扭曲问题的发生,嘱咐患者不可大幅度活动穿刺侧肢体,患者若出现躁动,为防止患者拔除导管,镇静剂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肝素盐水冲管要不断进行,预防导管阻塞,冲洗时,洗入量要严格控制,禁止过多量的洗入。

1.2.2监护仪的观察与护理

实施前,对所用监护仪的压力和波形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确保取值前调零。而且,还需要及时调零,对监护屏幕上的波形进行认真观察,确保波形正常后方可取值;监护仪呈现出明显异常的波形时,需要立即检查管道,观察是否出现血凝块堵塞、管道扭曲、管道折叠等现象。及时调零,对血压波形进行观察,确保血压波形恢复正常以后,妥善固定导管。监测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情况;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监测并记录,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报于医生,进行积极处理。

1.2.3并发症护理

血栓形成常见因素有置管时间过长、血管损伤等。因此,穿刺前需要合理选择穿刺针,穿刺时确保动作准确、轻柔,防止血液凝块对管道进行阻塞,形成血栓。医护人员还应提升穿刺成功率,以防反复穿刺损伤患者血管,导致其出现血肿及出血现象。妥善固定测压管及穿刺肢体,以免因管道脱出,导致患者出现血肿及出血现象。护理人员还应在监测过程中坚持无菌操作,以免患者出现感染;定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及时更换无菌敷贴。

结果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置管时间1-3h,置管期间,共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8%,其中,包括4例测压血管受压,2例穿刺点少许渗血,1例皮下淤血,1例局部皮肤感染前征象,并发症发生率为8.8%。

3讨论

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心脏介入治疗中手术操作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就显得至关重要。有创血压检测是临床上监护患者循环功能的常用方法,能帮助医生正确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血压搏动情况,以便及时对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调整,确保患者血压稳定,避免因波动过大,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主要是将导管或监测探头经患者体表插入其心腔或血管腔内,对血压进行直接监测的方法。相较于无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其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监测不会受到肥胖、人工加压、测压时肢体躁动、袖带松紧等因素的影响,监测准确度高。所以,有创血压检测对于心脏介入术这种需要准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变化情况的手术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有创血压检测是持续的动态过程,便于患者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医生能及时掌握其动脉压变化情况,随时获得血压值,也能随时进行动脉血抽取,实施血气分析。而且,有创血压监测能对患者心肌收缩功能进行准确反映,为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观察及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8]。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创血压监测属于侵入性操作,这就需要加强置管护理,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在心脏介入术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过程中,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所采用的针对性护理内容包括动脉测压管护理、监护仪的观察与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综上所述,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应用于心脏介入术中后,有利于减轻手术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监测期间,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吕洪玲.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措施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7):1061-1062.

[2] 方彩妮,黄少娅.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2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