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咖啡因与氨茶碱疗效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咖啡因与氨茶碱疗效对照研究

刘兆敏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 4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 8月—2018 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咖啡因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69.44%(25/36),对照组为41.67%(1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56%)、颅内出血(8.3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78%)、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7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89%、16.67%、11.11%、13.89%、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氨茶碱。

【关键词】:咖啡因;氨茶碱;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产儿致死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需及时干预和处理呼吸暂停症状。咖啡因和氨茶碱均为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一线治疗药物,两者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性,为进一步明确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 8月—2018 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对照分析了咖啡因与氨茶碱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 8月—2018 年3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儿均为妊娠28 ~32 周出生,出生后24h后出现呼吸暂停≥2次,已排除原发性肺病者、败血症者、心血管畸形、休克者等。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胎龄28~31周,平均29.48±1.56周。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胎龄28~31周,平均29.53±1.49周。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用咖啡因治疗: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倍优诺,注册证号:H20130109,1ml:20mg),负荷量20 mg/kg,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24h后,5 mg /(kg·d),静脉滴注。

对照组患儿采用氨茶碱治疗:氨茶碱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87,10ml:0.25g),5.0mg/kg,静脉滴注,间隔8~12h后给予5.0mg/kg,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给药至连续7d无呼吸暂停,各组治疗无效者转为其他药物或机械通气治疗。

1.3疗效评价

1.3.1疗效监测

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 评估临床疗效[1]:有效:给药后48 h后,未见呼吸暂停发作;无效,给药48h后,仍出现呼吸暂停发作,或转为其他治疗方式者。统计两组患儿有效率和无效率。

1.3.2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监测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并监测患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69.44%(25/36),对照组为41.67%(1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出现喂养不耐受2例,贫血1例,胃肠失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5/36);对照组出现喂养不耐受3例,贫血2例,胃肠失调3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10/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分组

n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颅内出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观察组

36

2(5.56)

3(8.33)

1(2.78)

1(2.78)

1(2.78)

对照组

36

5(13.89)

6(16.67)

4(11.11)

5(13.89)

5(13.89)

4.289

4.318

4.528

4.937

4.937

P

0.023

0.022

0.020

0.018

0.018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极高,其主要原因为早产儿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呼吸暂停症状。早产儿呼吸暂停极易反复发作,需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对患儿预后影响较大,咖啡因与氨茶碱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2]

氨茶碱和咖啡因均为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一线药物,但是文献报道显示,枸橼酸咖啡因对呼吸中枢刺激、调控作用较强,有助于诱发患儿自主呼吸[3]。本次研究对比两者疗法也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69.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41.67%,可知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更为可靠。近年来,对于氨茶碱不耐受患儿增多,而咖啡因脂溶性更高,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药物作用效果更强,且枸橼酸咖啡因的中毒量极大,与正常用量相差较大,因而毒副作用风险较低[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在安全性方面,咖啡因效果更佳。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56%)、颅内出血(8.3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78%)、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7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89%、16.67%、11.11%、13.89%、13.89%),可知咖啡因治疗有助于早产儿并发症情况,使患儿受益,预后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氨茶碱,可作为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祝毓斌. 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以及氨茶碱联合纳洛酮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对比[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4):2883-2885.

[2]林法涛,宋燕燕,张腾伟,等.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其智能发育比较[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6,31(05):325-329.

[3]张磊,高瑛,孙建伟,等.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08):789-791.

[4]李艳秋,李建军.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9):2035-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