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室在手术室麻醉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麻醉诱导室在手术室麻醉中的应用

施瑱 李菁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 200011

摘要:本文对麻醉诱导室在手术室麻醉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全面分析了麻醉诱导室的配置和护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麻醉;诱导室;手术;应用

麻醉诱导是指使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到能够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所采取的措施[1]。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手术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为保证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麻醉诱导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优势体现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接台的时间,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增加患者、医护人员及社会的满意度[2]。在此,本文特对麻醉诱导室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 麻醉诱导室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麻醉诱导室可以明显的改善麻醉诱导效果。常宗娥[3]选择98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当日由卫生员通过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实验组患者在术前1天由患者的手术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日让患者在其家属的陪同下进入麻醉诱导室,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通过语言和行动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并陪伴至患者接受麻醉诱导转入手术室之后离开。该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其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安静合作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张改英[4]也对患儿进行了类似研究,以104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当日直接进入手术间。其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诱导后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的高于诱导前和实验组;对患者在术前、进入麻醉诱导室时、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时以及术后6h,4个时间点进行焦虑评分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诱导期的合作程度评分以及与家属分离时的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出现行为改变的患者数也显著的少于对照组;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提高临床的麻醉诱导效果。

2. 麻醉诱导室的配置

2.1 基础设施

鲁汉杰等[2]指出麻醉诱导室的卫生级别要求较高,一般可分千级和万级标准。诱导室门一般为透明玻璃,并有窗帘隔开,利于观察和保护患者的隐私。配备有多功能转运床,床两侧可自由升降,方便调节患者的体位,且转运到手术间可作为手术床使用,进而减少了患者搬动的频率。每个诱导间都应该配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手术护理治疗车、无菌物品以及中心吸引等装置和物品。诱导室应该配有专业的除颤器。此外,还应该配有急救柜,柜内应该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液体及其它相关物品。刘平等[5]也指出醉诱导室内应该设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麻醉药柜、各种有效气体通道及手术护理治疗车、患者登记手册、无菌物品。

2.2 人员组成

由于诱导室的工作需要面对全科各类手术,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各类手术的手术步骤、手术体位及手术要求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协调好医患关系,在诱导室工作中起协调管理的作用,避免忙乱现象发生。刘平等[5]等指出应该专门配备专职麻醉医生及l~2名手术护理人员配合麻醉诱导工作。麻醉护士需要兼有手术室和恢复室技能,繁忙时段两名护士紧密协作,其闲置时间段协助手术室和恢复室工作,可缓冲护理人员压力。唐碧云等[6]也指出麻醉诱导室应该每天有1名副高职称以上的麻醉医生、1名专职穿刺医生及2名麻醉实习医生参与

3. 麻醉诱导室的护理

3.1入诱导管室前

手术间护士通知卫勤人员接患者,共同核对患者信息,如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等。鲁汉杰等[2]指出诱导室工作人员应该参加晨会早交班及特殊病例讨论分析。根据当天相关手术间的接台量,确定需要诱导的患者,发放麻醉诱导小单。诱导室护士需要收集汇总当日需要麻醉诱导的患者,打印诱导单,并评估每位患者需要护理的重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规划。此外,常宗娥等[7]还认为诱导室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及麻醉的相关过程。

3.2 入诱导室

赵晓玉等[8]指出应该由等待区护士指导卫生员将指定手术房间的患者推进诱导室,诱导室护士根据对应房间号码牌及时核查患者各项信息,包括简单的病史、备皮、禁食水、去除饰品、所在的手术间、麻醉及手术方法、麻醉时间及用药、动静脉穿刺部位等。此外,诱导室护士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要针对性的选择合适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通常为18~20G留置针建立1~2条静脉通路,连接三通和延长管,保持通畅。

3.3 不同麻醉方式的护理

鲁汉杰等[2]指出对于全麻插管的患者,护士在遵医嘱静脉推入麻醉诱导药后,给予异丙酚缓慢静滴或用微量泵经三通缓慢泵入。这时患者一般会发生自主呼吸停止和下颌松弛情况,护士应积极的协助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插管。插管成功后用牙垫支撑在患者的上下齿之间,并进行固定牢固,连接麻醉机,对患者进行呼吸管理。对于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护士应该首先协助麻醉师让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如双手抱膝,下巴紧贴锁骨等,这样便于穿刺。此外,胥娟等[9]还指出诱导室护士应该根据具体患者拟行的具体手术选择合适的静脉,临床中一般选择上肢粗直的静脉,尽量避开桡动脉。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积极的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深静脉及动脉的穿刺,保证患者动静脉的通畅,连接的紧密,固定牢固。在对患者进行移动时,应密切留意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对于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更应该注意保持患者静脉管道的通畅。患者在诱导室期间,应加强巡视,做好保暖措施,遵医嘱及时更换静脉液体,防止液体滴空,禁止出现患者无人监护的状态。鲁汉杰等[2]还指出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导尿处理。

3.4 加强麻醉中的病情监测及记录

在患者麻醉期间除了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外,也应该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麻醉前、麻醉中以及麻醉诱导后心率、血压和呼吸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预防患者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提高麻醉安全性。鲁汉杰等[2]指出既存在疾病、麻醉药和麻醉操作的影响及体位的改变,都会带来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变化,因此对于病情的监测应早发现、早处理,以防病情恶化无法纠正,监测的护理记录也应完整、准确。

3.5 出诱导室

在患者出诱导室的转运途中应该保持转运的平稳,对患者的各种引流管和通道要进行妥善的处理,让患者的血氧监测仪暴露在医护人员的视野内,时刻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保证患者转运的安全进行。诱导室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需陪同护送患者进入手术间,并与巡回护士进行交接。对于交接内容,胥娟等[9]认为应该包括:核对患者信息、带入物品(如影像片、腹带、药品、造口袋等)、各种管道(如动静脉通道、尿管、胃管等)、患者皮肤及特殊情况交接,交接应层层把关并落实登记,防止患者进错手术间,开错刀。

4. 结论

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高效,麻醉诱导室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标准配置下的麻醉诱导室可以有效提高麻醉诱导效果,提升多方面的满意度,保障麻醉诱导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国内有关麻醉诱导室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赵青, 杨慧良. 麻醉诱导浅谈[J]. 基层医学论坛, 2006,10(4):360-361.

[2] 鲁汉杰, 刘艳, 孟迎丽, 等. 麻醉诱导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7): 178-179.

[3] 常宗娥. 诱导室内麻醉诱导对围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14): 8-11.

[4] 张改英. 陪护下麻醉诱导对围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6): 8-10.

[5] 刘平, 王亚玲, 孙静. 麻醉诱导室在接台手术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2): 171.

[6] 唐碧云, 黄立峰, 徐双燕, 等. 作业流程重组改进手术流程的实践与体会[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28(9): 663-665.

[7] 常宗娥, 常宗霞, 崔福荣. 麻醉诱导室在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5): 35-36.

[8] 赵晓玉, 余丽群, 高嵩芹. 手术间号码牌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18): 69-70.

[9] 胥娟, 丁瑞芳, 王春玲, 等. 麻醉诱导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29(5): 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