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探讨如何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工作

陈秀霞 韩蕊

巴州尉犁县人民医院 新疆 巴州 841500

摘要:供应室是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不仅要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更重要的是做好无菌物品的监测,以保证质量和临床安全使用,预防院内感染。为了探讨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方法,以提高医院物品灭菌质量。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常规消毒物品150件,自2017年1月起,我科室加强消毒管理,自此后选取消毒物品150件,检测对比两组物品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在加强消毒后,观察组物品的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检测及管理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监测;管理;控制感染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感染控制。而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消毒供应室内物品的监测与管理。消毒供应室需保证各类物品的供应,同时又需保障所供应的物品具有无菌性。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常规消毒物品150件,自2017年1月起,我科室加强消毒管理,自此后选取消毒物品150件,两组物品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消毒管理。而观察组加强消毒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2.1环境管理要求,对消毒供应室的四区( 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工作区 )两个缓冲道进行严格区分,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地面与墙面踢脚等为弧形设计,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使用后的物品进行清点登记分类。使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必须达标,不合格者不得发放、不得使用。灭菌前的洗涤工作必须要认真,经过分类、浸泡、清洗、漂洗、干燥。对于包装物品须进行相关检查,灭菌物体包装要尽量小且要宽松放入。

对于布装的灭菌物尺寸应<50CMX30CMX30CM,重量不超过5kg(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包布必须一用一洗一消毒,不得折成三层,短边折有破损、毛边、生物监测包16条41CMX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长边折成三层,短边折成两层,制成23CMX23CMX15 CM大小的测试包,放在最里层,监测中放在8~9层之间。

1.2.2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应用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锈斑等;所有包布、治疗巾、洞巾必须清洁无损,有破洞及时更换,每次用后一律换洗。金属器材,每次清洁后应使用润滑剂,以免损坏。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包装保管。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包装前应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盆、盘、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能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官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官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利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定期抽查:每月随机抽查三个带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银光测定。

1.2.3实行下收下送,有计划发放兑换物品,兑换中如有错误和损坏,应立即纠正和复核。各种用过的物品,有明显血渍的应初步处理后方可入供应室,传染患者使用物品应单独包装并注明感染标识后方可交供应室。使用后的物品先初步清洗,然后再用酶洗剂浸泡、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干燥。最后包装。手工清洗时水温易为15~30。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多酶清洗剂应现用现配,确保剂量准确。多酶稀释液量应完全浸泡污染器械,保证清洗彻底。

1.2.4压力蒸汽灭菌锅操作 必须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0”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锅的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冷凝水排出口通畅。使用时必须工艺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灭菌前空载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才可使用;化学检测,每锅都放 化学指示卡,批量监测、3M胶带都必须变成黑色均匀着色达到灭绝条件,不合格不得使用。生物监测;把一个最难被高温高压杀死的嗜热脂肪样菌芽孢摆放在最难被灭菌介质穿透的包内,然后把这个标准包放在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质量来考核整个灭菌质量。装载灭菌包,之间应留空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同类材质的器械放在同一批进行灭菌。纺织类放在上层、竖放,金属类放在下层。锅内装载量不应超过容积的90%,同时也不小于5%。

1.2.5无菌物品发放 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发放时应有记录,建立追溯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追踪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等于3年。每天记录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每天记录灭菌日期锅次锅号装载的物品以及灭菌员。手术包外信息卡包括报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锅号、锅次、操作者必须记录。临床任何质量反馈均有(包括处里结果)记录,要妥善存档。运送无菌物品的器皿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1.2.6无菌物品存放管理 将灭菌后的物品放置无菌室,避免灭菌后的物品造成污染,到期物品及时取出。应分类、分架存放。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1.2.7无菌物品质量监测 无菌包每隔15d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判断是否达到基本的院内感染检测标准,无菌合格率达到100%。

1.3观察指标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效果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对物品的消毒合格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监测与管理后,物品的无菌合格率明显上升,见表1。

5df847dc86244_html_23b7d5317e80be24.png

3讨论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物品的消毒灭菌,以保障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可获得相关的使用器械,对于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作用。消毒供应室对于医疗物品的灭菌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感染发生几率,因此必须加强灭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我院自2017年起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力度明显加强并且从区域划分、洗涤、包装、灭菌、上架、无菌监测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管。由调查结果可知,在加强管理后,合格率明显高于加强管理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可有效说明加强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对控制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检测及管理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唐翠玲,力学慧.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10):56-58.

[2]周聪聪.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26(12):91-92.

[3]张晓春,许乐.消毒供应室灭菌器配呈及效果监测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5,9(l):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