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陈惠成 陈嘉妍 冼献洁 袁丹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三科 524045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平均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积极护理后,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三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复诊四项治疗依从性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价值

冠心病,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数表现为发作性绞痛或者压榨痛,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临床建议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措施[1]。本次一共纳入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我院,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护确认书,且满足各项手术指证条件,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以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24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48—75岁,年龄均值为(61.8±1.3)岁;病程为6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为(3.4±0.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49—74岁,年龄均值为(61.9±1.2)岁;病程为6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为(3.5±0.3)年。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在介入治疗期间按照心内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期间需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存在异常问题,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相应的医护处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及时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在心内科内部及时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理人员与医师组成,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收集患者个人信息以及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然后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持续改进。

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随访掌握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情况,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疏导患者的消极心理,确保患者饮食的合理、营养,并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锻炼,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网络随访。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构建微信群,在微信群定期分享一些有关预防处理冠心病的知识,并在微信群积极解答患者或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或患者家属心理疑惑,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家庭随访。患者出院之后,需定期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健康情况加以了解,针对患者基于治疗过程中的问题饿到有效解决。此外,还有必要采取预约模式的复查,指导患者出院后需定期来院复查,尤其是在出现异常情况的情况,需及时来院复诊,从而为制定合理、科学的延续护理方案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采取预约复查措施,叮嘱患者出院之后定期来医院复查,如果有异常问题发生,则需提前及时来院复诊,确保患者获得最及时的医护处理。

(5)用药护理干预。在临床中,针对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有必要加强用药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院外按医嘱服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控制服药的剂量、时间,并指导患者家属起到监督的作用,在患者规范用药的基础上,起到预防冠脉再次梗塞或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1.3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三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此外,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涉及的比较指标包括: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复诊。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0,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2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百分率(%)表示,2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

经积极护理后,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三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活指标指标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n=40)

86.7±1.3

90.6±1.2

82.5±2.4

对照组(n=40)

67.5±2.5

60.8±2.4

60.4±2.6

t

12.348

12.356

12.269

P

<0.05

<0.05

<0.05

2.2两组在各项治疗依从性指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坚持服药38例(95.00%)、合理饮食36例(90.00%)、规律运动35例(87.50%)、定期复诊39例(97.50%)。对照组40例患者,坚持服药29例(72.50%)、合理饮食30例(75.00%)、规律运动28例(70.00%)、定期复诊31例(77.50%)。由数据可知,在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复诊四项治疗依从性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预后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便有必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本次提到的延续性护理,侧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解决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不良情况进行预警及处理,使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护理[3-4]。结果显示,实施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上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值得在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翠竹,梁欣,苏斐,方昱,曲银玲.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588-3589.

[2]甘莉.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4-1738.

[3]涂雪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6):4-6.

[4]张海波.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4):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