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探索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探索和应用

孙媛媛

西安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药学部于2016年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将2016年3月-2016年9月、2017年3月-2017年9月这两个时段作为活动前、活动后。观察活动前、后处方不合格率变化及药学服务质量变化。结果:活动前处方不合格率高于活动后,活动前药学服务质量评分低于活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降低处方不合格率。

关键词:品管圈;药学服务质量;不合格处方

前言:近年来,患者、各科室对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药学部需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药学服务质量[1]。为了验证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品管圈用于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改进中,现将整个药学服务质量改进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药学部于2016年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将2016年3月-2016年9月、2017年3月-2017年9月这两个时段作为活动前、活动后。药学部共30人,其中,男3人,女27人;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7.6±5.4)岁;专科学历8人,本科学历19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

1.2方法

1.2.1组建品管圈小组

药学部30人均自愿参加品管圈小组,按照两组8人,1组10人的分组方式将其分成3个品管圈小组。从工作年限、药学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别为每组选出1名品管圈圈长。3个小组讨论内容基本相同,各组讨论完成后,三组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出最佳方案,以保障药学服务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的合理性。

1.2.2分析药学服务质量问题

(1)问题分析。在品管圈圈长的带领下,结合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经验、既往工作报告及相关制度确立药学服务中的问题,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2)品管圈圈长负责评估当前药学服务现状、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带领圈员运用查缺补漏、头脑风暴等方法,提出改进药学服务质量的策略。

1.2.3确立品管圈活动目标

药学部以减少药学部不合格处方为品管圈活动主题,确认引发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包含临床药师责任意识较低、未能熟练掌握处方开具规范、要求等,确立以下策略:(1)组织临床药师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及讨论会议的方式,解决药师在各类药物用法、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开具制度,明确外用药品的度量单位及各类药品用法用量,为临床药师的处方开具工作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针对近期出现的不合格处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每月开具不合格处方达到2张及以上的药师进行惩罚(当月奖金减半)。此外,如药师连续2个月未开具不合格处方,可为药师发放500-2000元不等的奖金,以促进临床药师主动参与到药学服务质量改进改进工作中。参照我院药学服务现状,本研究将品管圈活动目标设定为:将处方不合格率降至4%以下,并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1.2.4药学服务质量改进

临床药师运用上述策略改进药学服务质量。品管圈小组按照2w/次的频率,定期开展讨论会议,总结近期药学服务中的不足及优势,重新拟定药学服务改进建议,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活动前、活动后的处方不合格率变化。

观察药学服务质量变化,评分项包含摆药、处方、制剂、咨询4种。

1.4评价方法

选用自制量表评估药学部的药学服务质量,该量表由摆药、处方、制剂、咨询4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满分25分,量表总分100分。评分与药学服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19.0软件。如P<0.05,可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处方不合格率

我院药学部每天开具152张处方,活动前,处方不合格率5.26%,高于活动后的处方不合格率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1 处方不合格率[n/%]

组别

处方不合格

活动前

8(5.26)

活动后

3(1.97)

5df823b007077_html_60caf8614137639.gif

4.06

P

<0.05

2.2药学服务质量变化

活动前摆药评分、处方评分、制剂评分及咨询评分均低于活动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 药学服务质量变化[分,5df823b007077_html_541a0e4057e22f8f.gif±s]

组别

摆药

处方

制剂

咨询

活动前

18.23±4.26

17.64±4.33

19.03±4.12

18.13±4.50

活动后

22.27±1.30

23.05±0.87

22.54±1.14

23.10±0.69

t

4.59

5.71

4.20

5.6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当前医院药学服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处方不合格率偏高,容易出现摆药、制剂差错,患者再咨询率较高;(2)药学部人员工作效率较低,时间分配不均衡状况明显[2]

品管圈是由一定数量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同的人群自愿组成的活动小组。将其用于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中,可通过分析药学服务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改进目标等一系列流程,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降低处方不合格率。

本研究将我院药学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析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活动后的处方不合格率1.97%,低于活动前的处方不合格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摆药评分(22.27±1.30)分、处方评分(23.05±0.87)分、制剂评分(22.54±1.14)分、咨询评分(23.10±0.69)分,均高于活动前的摆药评分(17.64±4.33)分、处方评分(17.64±4.33)分、制剂评分(19.03±4.12)分、咨询评分(18.13±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医院可于药学服务质量改进中,广泛推行品管圈管理,以提高药学部摆药质量、制剂质量、处方质量及咨询质量,改善患者及各科室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进而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许耀珑.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探索[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86+88.

[2]郑必龙,刘俊.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探索和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06):116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