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晚期患者疼痛规范管理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肿瘤晚期患者疼痛规范管理的临床观察

徐爱萍

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终关怀科 200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规范管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肿瘤晚期且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两组,每组4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的同时予疼痛规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管理前,两种患者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高,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疼痛规范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肿瘤;晚期;疼痛规范管理

引言:

当前,肿瘤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病症一旦发展至晚期,癌细胞扩散转移,对周围脏器形成巨大的破坏,从而引发剧烈疼痛,让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1]。药物镇痛是常规疼痛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尽管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是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让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找到更加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都是肿瘤领域关注的热点[2]。我院对肿瘤晚期患者实施的疼痛规范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肿瘤晚期且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肿瘤晚期。其中不包括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全部96例患者分两组,每组48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48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27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3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8.4)岁,病程范围在7个月至25个月之间,平均为(12.5±2.6)个月;从原发癌症类型来看,包括13例肺癌患者,12例肠癌患者, 8例乳腺癌患者,7例胃癌,5例食管癌,3例子宫癌。48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40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7.9)岁,病程范围在6个月至23个月之间,平均为(11.8±2.2)个月;从原发癌症类型来看,包括12例肺癌患者,11例肠癌患者, 7例乳腺癌患者,7例胃癌,6例食管癌,5例子宫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症类型经过对比分析,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止痛治疗,主要是在三阶梯止痛原则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3]: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及辅助类药物缓解轻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及辅助药物缓解中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辅助药物缓解重度疼痛。护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病情及药物的副作用做出评估,并汇报给医师,再遵医嘱实施相关处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疼痛规范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1)由疼痛管理专家、资深护理人员、药事管理人员等共同制定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案,以此作为临床疼痛管理的实践依据,并且干预完成后,运用量表工具对患者的疼痛状况做出有效评估。(2)对患者的癌痛做出全面科学评估。科学评估必须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和动态”的原则。所谓常规,就是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进行疼痛评估,将评估结果列入护理常规记录的内容;所谓量化,就是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所谓全面,是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病因、性质、程度以及导致变化的原因、疼痛病史、身体器官功能状况、心理状态、药物史等做出详细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所谓动态,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通常未达到稳定状况每天评估一次,稳定以后三天评估一次,以利于疼痛方案的有效调整。(3)疼痛管理。在对患者癌痛状况有全面、量化、动态的评估基础上,结合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案,给予患者相应的疼痛干预。一方面依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也必须树立平衡镇痛观念,通过抗焦虑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此外,针对镇痛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合理运用通便、止吐以及护胃药物,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疼痛管理,达到疼痛管理与不良反应的良好平衡。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估。VAS评分体系中,0分为无痛;1分到3分表示轻度疼痛,4分到6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此外,观察并对比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疼痛感完全消失,对睡眠不造成任何影响,视之为完全缓解;疼痛感有显著缓解,对睡眠略有影响,视之为部分缓解;疼痛感有所改善,但依然对睡眠造成较大影响,视之为轻度缓解;疼痛感觉无变化甚至加重,视之为未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种患者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高,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考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组别

n

治疗前VAS评分

治疗后VAS评分

对照组

48

7.6±0.5

5.6±0.9*

观察组

48

7.7±0.6

3.7±0.6*#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考组相比,#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程度对比(n/%)

组别

n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轻度缓解

未缓解

对照组

48

5(10.4)

22(45.8)

18(37.5)

3(6.3)

观察组

48

14(29.2)

32(66.7)

2(4.2)

0(0.0)

P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疼痛是肿瘤晚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姑息治疗也是WHO肿瘤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有效缓解疼痛,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当前,疼痛三阶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也获得了一些效果,然而,依然有很多肿瘤患者面临着严重的疼痛困扰。

在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治疗中,一味的使用止痛药并不能真正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因此,必须结合患者的状况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疼痛规范管理是首先建立集合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建立起科学的标准化疼痛管理方案,再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而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让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缓解。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的观察组的疼痛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疼痛规范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谭蕾.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87-1089.

[2]陆美华,黄敏清,麦惠诚,等.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对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0-72.

[3]刘冬雪,孙绍骞,黄卫东. 癌性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067-6069.

备注:

本文相关科研课题为:上海市长宁区卫生计生系统医学特色专科

《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特色专科》

(项目编号:201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