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晓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04 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8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更好,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9.17%,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退高热;临床效果

发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对患者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一旦处理不合理或不及时,患者长期处在发热的状况下,会导致患者机体消耗提升,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变化,临床上,针对发热患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疗效有所不同,如何选择患者的治疗药物成为了新的问题。本文为探讨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特选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8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8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70.83%),女7例(29.17%),年龄在19-56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30.24±1.24)岁,病程为1-3d,平均病程为(1.84±0.24)d,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例(58.3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3例(12.50%)、感染性腹泻患者7例(29.17%);观察组患者男18例(75.00%),女6例(25.00%),年龄在19-57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30.34±1.34)岁,病程为1-3d,平均病程为(1.86±0.34)d,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例(50.00%)、急性扁桃体炎患者4例(16.67%)、感染性腹泻患者8例(33.33%)。纳入标准:①患者体温≥39℃,确诊为发热患者;②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就诊前,应用过退热药物;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5620,规格:1ml=50mg氨基比林+20mg安替比林+9mg巴比妥),2ml/d。

观察组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栓治疗,吲哚美辛栓(潍坊金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3498),1粒/d,患者排便后,将药物塞入直肠2cm的位置。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情况、临床疗效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给予患者用药4h后,体温下降幅度≥1.5℃;②有效:给予患者用药4h后,体温下降幅度为0.7-1.5℃;③无效:给予患者用药4h后,体温下降幅度<0.7℃。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的百分比。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5df73998b8777_html_0.gif ±s)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用χ2对数据计数资料检验,P值<0.05,表明数据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情况

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更好,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情况(5df73998b8777_html_0.gif ±s)

项目

0.5h

1h

2h

3h

4h

6h

观察组(n=24)

38.31±0.42

37.51±0.52

36.91±0.52

37.41±0.42

37.31±0.52

37.21±0.32

对照组(n=24)

38.81±0.52

37.61±0.32

37.71±0.42

38.21±0.52

38.21±0.62

38.41±0.62

t值

2.5124

0.5145

2.6254

3.0214

3.0124

2.45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9.17%,观察组明显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5df73998b8777_html_0.gif ±s)

项目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4

17(70.83)

6(25.00)

1(4.17)

23(95.83)

对照组

24

13(54.17)

6(25.00)

5(20.83)

19(79.17)

χ2

5.2104

P值

<0.05

3. 讨论

发热症状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一旦患病,患者的生理和代谢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点关注,引发该病症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各类微生物或病原菌感染所导致的病症,临床上,针对发热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不同的药物,患者的疗效有所不同[2]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与吲哚美辛栓是两种常见的治疗发热症状的药物,其中,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一种典型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应用过程多为肌内注射,常用于急性高热或紧急退热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头痛症状也有着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吲哚美辛栓是一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对于退高热的效果显著[3]。本文中,通过对比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与吲哚美辛栓治疗发热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两组患者的退热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更好,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9.17%,观察组明显更高,表明,吲哚美辛栓治疗发热患者的应用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吲哚美辛栓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新弘.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ERCP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科,2017,12(3):399-401.

[2] 曹祝华,覃莺来,梁泳雪.外感高热患者使用青柴退热洗剂与酒精降温的效果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9):101-102.

[3] 倪燕,袁园.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