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叶砚丹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

【摘要】目的: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进行研究与意义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人28例作为对照组,然后都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意义分析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由于一些患者具有潜在性的脑血管疾病,因各种诱发因素而使脑中血管破裂或者变得狭窄,形成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和由此引发的脑部功能出现异常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人口逐渐增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的患病人数中因此病瘫痪甚至出现死亡的概率为25%-30%,而且治疗费用高,给患者的家属带来了巨大压力,脑功能的维持需要依赖不间断的血液供应,脑的血液由颈动脉流向颅内,经脑静脉窦出颅腔大约需要6s的时间,如果大脑严重缺血使血流中断,脑部组织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所以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是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介于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岁,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治疗前男性血浆粘度、压积分别为1.63mps、0.50,女性分别为1.55mps、0.41;治疗后男性患者的血浆粘度和压积分别为1.42mps和0.47,女性分别为1.35mps、0.39。28例健康人在医院进行体检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3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岁,其中进行血浆粘度与压积检测,男性分别为1.32mpa、0.40,女性分别为1.22mps、0.38,通过所得临床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方法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清晨空腹时取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大约4-6ml,然后进行肝素抗凝处理,如果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肝素可以使血液在短时间内实现肝素化,并且让血液处于不凝固的状态,所以进行血浆粘度以及压积的测定具有临床意义。

诊断: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CTA(CT血管造影)检测,患者发病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在24h内完全恢复正常;临床征像可用某一脑动脉病变来解释;发作间歇期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及男性患者;颅脑CT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有腔隙性梗死的这些临床现象应用CTA(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

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语言沟通障碍、肢体无力、瘫痪以及头痛等。可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晕厥: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短暂的意识丧失,伴随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2)癫痫:表现为发作性的意识丧失伴肢体强直抽搐。(3)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均为功能性的,可自行缓解。(4)低血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为低血糖。可出现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震颤,一过性黑蒙,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通过静脉推注葡萄糖可以很快恢复。以上几种疾病都可以通过发作时间、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头颅CT检查与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鉴别。

3.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

验,计数资料进行X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若P>0.05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二、结果

从临床所得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以及压积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正常人的血浆粘度以及压积要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以及压积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从以上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血浆粘度以及压积较正常人要高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更大,而且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

三、结论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将营养物质运输到各组织细胞,将体内排泄及废弃物运输到排泄器官,可以将氧气运输到各个组织并将二氧化碳输出体外,维持体内新陈代谢,保障体液调节,调节体内渗透压和水盐平衡。脑部的血液循环也具有以上的几种功能,一旦脑组织出现缺血,则会诱发一系列问题,从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脑卒中症状。所以维持脑部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血液从颈动脉经颅腔到颈内静脉为脑部进行血液循环的过程,正常人的脑部血液循环并不会发生血液分流或者反流的现象,所以一旦出现血液分流或反流,则将出现脑部疾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从血浆粘度以及压积来判断是否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现象。血浆粘度是指当液体流动时,由于其内部分子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而表现为粘度,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细胞成分的数目和血浆蛋白的浓度两个因素,所以对于脑部血流测定具有决定性意义。脑血流变可以明确脑缺血的范围,也可以在治疗后进行指标检测,对患者的脑代谢进行观察与预后评估,所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患病程度以及病理学基础,血浆粘度越大,压积越大,患病越严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年龄差异,调查显示从34岁开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到52岁时患病率达到了最高水平,而60-65岁的老人的患病率远高于非老年人群,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还具有性别差异,根据世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男性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并且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及常年熬夜工作的人群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经常熬夜或进行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且体积增大,这两点都是决定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变形性降低和平均容积增大都会使血浆粘度增高,从而使血流速度减慢甚至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脑部缺血率增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增大。所以,为了降低疾病发生率,应避免过度兴奋、紧张、体力过劳,如果有头痛、半侧麻木乏力、手指不灵活、走路不稳等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这将有利于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宁.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

[2]任爱琨.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