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行为管理干预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自主行为管理干预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刘春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300251

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在学龄期儿童较为常见。受各种诱因影响,疾病的迁延不愈与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到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不能完全依靠医院医护管[1],尤其是尚在学龄期的儿童。本文尝试自主行为管理护理模式,效果良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选取40例住院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平均8.1±1.6岁。其中男18例,女22例;病史5月~8年,平均3.1±1.2年。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及家属一般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均衡可比。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按疾病护理常规、等级护理常规进行传统护理,发送并讲解《儿童哮喘防治规范行为常识》,常规护理管理。

1.2.2实验组

实施以自主行为管理:(1)指导家长及患儿建立正确的对病情的认识行为以及各种诱发因素的应对行为,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各类诱发因素刺激。(2)帮助患儿学会使用峰流仪监测病情和正确吸药,针对患儿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特点,通过自主干预提高进行自我防治的能力。(3)针对诱发因素及治疗的需求,学龄期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设计个性化护理计划,建立个人档案,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针对每一位在校患儿,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角度评估现存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切断与遏制有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4)通过专人讲解,使家庭和个人掌握正确的自主行为管理方法及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措施;(5)出院随访,由专职护士每月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1次,督促定期复诊,设立热线电话,解答家长的问题。

1.3.效果评估

1.3.1哮喘控制水平

观察干预6个月内哮喘控制水平、平均住院天数及患儿因病误学天数。在干预 6个月后采用C-ACT问卷对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价[3],C-ACT总分25分,25分为完全控制,总分20-24分为部分控制,总分≤19分为未控制。

1.3.2生命质量评估比较

采用儿科生命质量问卷( PAQLQ) ,由经过培训的护师填写,评估两组患儿入组时和干预后 1 年后的生命质量[4]。PAQLQ能准确地反映哮喘儿童病情变化,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视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 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2例,对照组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共12 例,未控制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和患儿误学天数上,干预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 1 6个月内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组 别

N

完全/部分控制

未控制

住院(d)

误学(d)

试验组

20

18

2

7.1±0.75

14.1±2.47

对照组

20

12

8

11.7±1.20

20.7±4.2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命质量评估比较

干预后 6个月年,干预组在 PAQLQ 各项目和总分上均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各项目和总分虽有提高,除情感功能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 2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评估比较(5df344a77859b_html_af339430e4dc307e.gif

组别

时间点

总分

活动受限

症状

情感功能

试验组

(n =20)

入组时

71.8±5.4

16.0±2.9

30.6±5.7

25.2±5.0

干预后

95.1±4.7*#

24.2±2.5*#

39.7±6.0*#

31.2±3.9*#

对照组

(n =20)

入组时

71.6±3.

16.2±3.1

29.8±3.8

25.6±2.8

干预后

80.3±6.6

17.6±4.0

32.3±4.9

29.4±5.5*

*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自主行为管理是通过患儿自身对物理的、生理的及心理因素等诱因的应对行为以及病情发作时治疗行为、救助行为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具体到防范、急救、寻求帮助、规范冶疗等行为[5]。学龄期儿童心理、生理尚处于发育期,在医院及家庭的监护之中,社会角色不同于健康儿童。学龄儿童易接触的诱发因素,较一般环境复杂,自主管理行为的强弱,明显影响到对于哮喘的防治。研究表明,通过自主干预行为,可以进行积极防治,提高患儿对哮喘急发的应对能力,明显改善患儿自身的生存质量[6]。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于医院及家庭环境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儿童在环境发生转变时的适应能力研究。

研究证明,有自主行为管理能力的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的前兆以及发作过程中,对病情更为敏感,更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及时寻求帮助,有助于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7]。本研究重点倾向于患儿自身的行为管理能力提高,对于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实施干预6个月后,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生命质量评估,明显优于干预前。我科采取的自主行为管理的护理模式摆脱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羁绊,通过临床护师和心理医师的系统工作,促进患儿去适应疾病在不同环境中的应对能力,明显提高了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但其优势还有待长期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

参考文献

[1]黄淑莲.心理干预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9) : 84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 10) : 745-753.

[3]马春艳,王鑫,张亚京,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及哮喘患儿生命质量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 16) : 1233-1235.

[4]吴谨准,张健民,盛锦云,等.应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评估儿童哮喘吸入疗法[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 4) : 301-302.

[5]侯伟,刘海燕,周戬平,等.西安地区 118 例哮喘患儿家长行为调查及其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 4) : 328-330.

[6]张静,杨玉梅,张金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儿童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16) : 1513-1514.

[7]周莉,韩春晖,马鸿雁,等.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 1) :72-74.

作者信息:刘春艳,女,本科,护师,主要从事儿科疾病临床护理工作。

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通信地址:天津市河北区靖江路辰南里2号楼3-101,邮编:3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