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诚信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1

浅论诚信的重要性

彭江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作者从古到今例举了讲诚信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讲诚信、守诚信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诚信 重要性

170年前,当鸦片战争的洋枪火炮击破 “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文明强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候,中华儿女就有了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正如习总书记在“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所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这个中国梦,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上下求索,终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发展道路。

然而,当我们的国家渐渐地走向富强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三鹿奶粉变成了三聚氰胺,继而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出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几乎无一幸免;唐骏学历“造假门”,郭美美炫富事件,以及轮番登场的表叔、房姐……无一不在挑战着社会诚信底线。而由此催生的后果是,食品安全遭质疑,学术信誉败坏,慈善机构形象尽失,政府公信力受损,人民生活缺乏安全感……种种我们最不愿见到的结果正在丑陋的现象中发酵,似乎演变成一场令人人自危的社会诚信危机。

中国梦憧憬的现代化社会,不仅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更是诚信善治的社会。我们又有谁不期待生活在一个没有欺诈、没有假冒伪劣、诚实相亲、信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呢?一旦诚信阙如,不仅危及社会信用体系,更意味着人与社会、人与人甚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撕裂,若任其蔓延,将动摇社会稳定之根基,又何谈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可以说,诚信是共建共享 “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基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倡导、实践诚信之道的传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古代圣贤也把诚信作为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论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老子则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自古诚信也是治国之道,兴邦之计。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 商鞅 “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使秦国兵强势壮;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言而无信,终致身死国亡。而当今社会,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稳定、和谐之根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必须重视道德的力量,奏起诚信的主旋律。

诚信危机是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现代化在促进社会高速发展、转型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德失范和秩序真空的困境。“利”字当头,而诚信缺失。

弥补诚信缺失、匡正道德失范需要凝聚诚信的力量。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诚信是在于量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改善信誉,形成量的积累,才能造成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亿万人民的力量无穷。若每个人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视个人诚信,规范自身行为,我们的社会还会缺乏诚信么?与其呼唤社会诚信,不如先告别自己不诚信的行为,让它从骨子里成为我们每个人为人做事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战胜发展的阵痛,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中华民族千年精神,诚信是本。让我们坚持弘扬诚信精神,凝聚诚信力量,奏响诚信的主旋律,向着构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