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学生会干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

当代高校学生会干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吴越,周澄蓓,朱玫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200127

提要:学生会是当今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投身学生会工作的大学生占比逐步增高。为提高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规范其严谨性,如何培养优秀高校学生会干部是当下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难题。针对其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本文进行了解读与分析,提出学生会干部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改善官僚形象的观点,以期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干部;工作;学习;角色定位;官僚作风

由于社会格局的改变,学校、社会对当代高校学生会干部各方面能力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求其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服务青年,凝聚大局。因此,学生会干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工作与学习关系的处理,自身角色的定位与转换,以及官僚形象的克服等。然而,这些也同样是完善自我、更好适应社会环境的绝佳机遇。本文就当代高校学生会干部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工作与学习的平衡

高校学生会干部处理工作与学习间关系的现状

如今,高校学生会干部无法妥善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现象并不少见。经初步问卷调查可知,约25%的学生会干部面临工作与学习之间所谓的“冲突”时首先选择了前者,这一行为主要源于初涉大学校园的新鲜心理。面对大学校园内丰富的课余生活与多样的选择的他们急于摆脱从小学至高中相对机械、封闭的教育模式,故在面临“冲突”时往往以工作为先。学习时间的压榨会使其迫于考前压力而选择突击应付考试,以致知识掌握不扎实,制约其今后在专业上发展的可能性。另有60%学生会干部则深知“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道理,然而限于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平衡方法的不当而表现得力不从心。剩余15%的学生会干部以个人学习成绩为先,对待工作抱着完成即可的心态甚至无法完成,违背了学生会培养学生骨干的初衷[1]

(二)学生会干部平衡工作与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锻炼各种能力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其中,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均可通过参与学生会工作得到锻炼[2]。然而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包括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学习[3],这是学生个人竞争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学生会工作,只有在平衡好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服务同学、提升自我的作用。

(三)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

完善自我规划

人生目标的规划是人才成功的关键步骤[4]。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因材施教程度尚有不足,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尽早树立规划大学各阶段目标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是高校学生会却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有利于参与其工作的大学生立足未来,唤醒自我生涯规划意识。在处理事务、举办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干部要勤于思考与反省,逐渐能对“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有一定认识,对个性风格与职业取向也有一定了解。有的人思虑周全,办事缜密;有的人雷厉风行,行事果决,而认识自我就是为了扬长避短,增加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发展生涯有了清楚的认知和规划,意识到“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的落差,才能明白自身在大学阶段应该提升的能力、努力的方向和解决的问题。如此,学生会干部才能深刻明白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必要性,才会尝试多种方法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实现全面发展。

细化时间管理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是妥善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的基础。时间管理即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5]。这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之一[2]。那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第一,要对每件事务所需的时间进行准确地估计。第二,列多个时间规划表,建议可根据时间段精确划分至周、日、时,详细安排好所有事务,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三,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例如可利用等电梯、等车的时间打电话、收邮件、处理工作交流回复,利用午休的时间背单词、浏览新闻等,将更多时间留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上。细化时间到每一件事务,并不意味着孤立的时间规划,而是未来规划的前延。按照事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配比,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游刃有余。

提升自身效率

学会高效学习、高效工作是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键。要做到高效学习,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等[1];其次要学会资源共享,善于将他人的学习成果转换为自己的学习资源。要做到高效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能力从而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

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学生会干部的角色冲突现象

由于大学生各自的心理年龄、社会阅历和自我调节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会干部出现角色冲突的现象,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及学生会工作的开展。

角色冲突出自于1957年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创立的社会学理论,即当个体的角色行为与角色认知或角色期待不协调时的内心体验。其中,角色间冲突即上文所述的学生会干部无法平衡工作与学习,在“学生”与“干部”这两种角色间产生冲突。而角色内冲突即学生会干部无法领悟“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以“干部”自居,缺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

如何正确进行角色定位与转换

1、“管理型”与“服务型”并重

根据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是采以强力压制的方法,是以任务和生产力为核心的组织风格;服务是以人群关系为价值取向的组织风格。管理取向的学生会干部往往可以富有成效地开展活动,但机械式工作容易导致对立与紧张;人群取向的学生会干部则善于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组织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但总会发生臃肿、混乱和低效。高校学生会干部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以管理为表、服务为本,管理、服务二者并重,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将组织发展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体实践中,学生会干部需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工作内容服务同学成长需求不够、工作方式方法照顾同学特点不够等,相应地改进工作模式。对外服务校园,在具体执行各类学生会工作的过程中,要以服务同学为己任,避免采用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对内要善于将命令转化为激励,上下级不是传统意义上直接管理关系,而是新老传承帮扶的关系,避免命令式任务的下达,群策群力。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10],建立、维护一个高效运转的激励系统,也有助于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主体性、提高综合素质及人员效价,调动学生会干部工作积极性。

2、“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传统型”的思维观念已不能适应当代的学生会工作了,这就需要学生会干部迎合时代的节奏,从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两方面全面创新。高校学生会干部需要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能在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制高点上看问题,以此出发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发展需求的校园活动。同时,学生组织一直强调去部门化和全局化,这要求学生会干部有实际操作的本领和责任意识的上升,不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而是一个部门牵头、所有部门根据部门特长配合工作,共同完成活动,逐渐形成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高校学生会干部官僚形象的克服

高校学生会干部官僚作风的现状

当今高校学生会组织违反民主的现象层出不穷,近来接连发生的多件学生会组织功利化、庸俗化问题,如中山大学学生会“官僚气”的干部任命公告、湖南某高校没向主席团问好的寝室全体受罚等,将学生会组织推入风口浪尖,在同学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一份通过对北京市八所高校,包括重点高校、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高职院校等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400人抽样调查显示,约62%的当代大学生将高校学生会看作一个官僚组织。然而,另一份针对200名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7%的准大学生认为高校学生会是一个为同学服务的学生自治组织,并对此寄予厚望。可见,学生会与学生会干部部分行为的官僚化倾向改变了许多大学生对学生会的看法。许多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学生会干部脱离化,学生会资金模糊化,逐级审批制度腐朽化,学生会活动官方化等均是学生会官场化、学生会干部官僚化的表现。

如何整顿官僚之风

上述调查里大学生群体眼中学生会组织官僚化的问题,应当一分为二看待。对于学生会干部脱离群众、学生会资金不公开透明的现象应予以重视,从完善自身和严格制度两方面加以杜绝。然而,对于群众不满于繁琐的逐级上报审批流程与活动“官方化”的形式,学生会干部应对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理解,加深普通学生群体与社会的认识。

1、明确自我定位,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学生会干部缺乏民主作风,“端架子”“定规矩”,这一做法实则上文提到的角色内冲突。作为服务者,学生会干部应起到反映学生意愿,表达群众诉求的作用。对此理解有偏颇或不到位的学生会干部应明确定位,端正动机,提升素质。清华北大等数十所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已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呼吁恪守学生本分,牢记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和作风。学生会干部需克服精致利己思想,更好地自律规范,以回归服务初心。

2、制定明确规章,严格遵守制度

高校学生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它既保证组织内部的运行顺利,也制约着内部成员的言行。对照党的期望、团的要求和学生需求,针对某些学生会组织“行政化”、“脱离学生”等突出现象,高校学生会主席团应与指导老师共同协商,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工作机制规范性不够、学生会干部产生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大胆探索,勇于革新,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文归档,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完善与改革,以实现学生会工作运行的程序化与规范化。

3、深入理解规则,加强社会认知

高校学生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管理特殊性。类比“职权法定”,学生会干部这种特定的“指挥”“领导”权力不来自于法律、纪律、金钱、利益,而来自于学生群体内部赋权,即习惯的自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平等的、社会的人,相较于一般社会组织,学生会干部没有资本与强制力来保证其权力的实现,以一种平等身份却作为管理者存在,这往往会导致实际贯彻任务时的进退维艰。

一方面,学生会组织即官僚主义的这种刻板印象导致了部分干部在人际交往方面所经历的尴尬。被管理者普遍平等、自由观念强烈,对管理者往往心理上具有叛逆与反抗,往往以我行我素对抗。应当认识到的是,学生会干部是管理者、领导者,也是教育者与服务者,要有角色自觉意识。为减少普通同学对学生会组织的刻板印象,学生会干部应在校、院、班三级纵向层面,学联、团组织、社团组织三级横向层面团结同学,做学生的发言人和服务者,加强大众对此的正确认识。比如建立学生代表制度,直接联系同学、听取意见;严格学生会干部选拔标准,选拔政治素养强、群众基础好、学习认真负责、服务意识强的学生等。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群众眼中的“官僚”行为,其实质也未必是错误的或不恰当的。大学生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思考及判断能力,应对每件事务,每道程序背后的目的与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以逐级审批制度为例,其目的一方面是强化责任制,在对每项工作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使学生会成员从干事、副部长、部长、副主席到主席各司其职,达到“零失误”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培养人才,提升每个成员思考问题的高度与深度,锻炼其思维缜密性。当然,学生会干部应对不必要的操作去繁就简,优化行事程序,这也有助于学生会干部正确理解社会规则,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结语

高校学生会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校园中一支领头的队伍。故引导学生会干部利用学生会这一平台平衡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明确角色定位,克服官僚形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对其自身和全体学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昕.关于高校学生骨干如何平衡好学习与工作间关系的思考[J].科学时代,2014,(7).

[2]徐春霞.大学学生干部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J].青年与社会,2012,(6):144.

[3]吴肇庆,李向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

[4]付强.浅谈学生会对当今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0,(8):194-195.DOI:10.3969/j.issn.1674-2877.2010.08.131.

[5]陈昌盛,周屏.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3):131-136.DOI:10.3969/j.issn.1007-6425.2009.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