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干预效果

刘雨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急诊科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106例,纳入时间2017年2月-2019年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5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53例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评定2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2.5%,比对照组的71.7%高。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4.3%,比对照组的79.2%高,差异明显(P<0.05);在血栓、器官损伤等并发症上,实验组发生率为3.8%,比对照组的18.8%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学习。

关键词: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护理干预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症,是指机体遭受暴力后,出现脏器损伤、出血等情况,减少循环血量,造成微循环灌注不足。相较于单纯的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病因、病理较为复杂,若不及时抢救,将威胁患者生命。既往研究证实,合理、有效的抢救活动和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1]。本文将我院10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急诊科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106例,纳入时间2017年2月-2019年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53例实验组中,女24例(45.3%),男29例(54.7%),年龄23-66岁,平均(48.8±2.5)岁;致病原因:锐器伤6例,高处跌落12例,交通事故30例,其他原因5例。53例对照组中,女25例(47.2%),男28例(52.8%),年龄24-66岁,平均(48.9±2.4)岁;致病原因:锐器伤7例,高处跌落13例,交通事故28例,其他原因5例。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必要时即刻抢救,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安排1名护理人员负责记录抢救、护理过程,抬高患者下肢、头部和躯干,预防腹腔脏器上移影响心肺功能,为临床救治提供条件。(2)查明患者伤情,明确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将患者头部偏向一旁,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内的杂物。进行机械通气,氧流量每分钟4-6L,吸氧浓度40%-50%,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若患者呼吸受限,可气管插管帮助呼吸。在机械通气期间,需要严格检测血气指标,实时调整呼吸机参数。(3)明确病情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和受伤部位较远的静脉。此过程,需要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预防急性肺水肿。(4)遵医嘱用药治疗,纠正酸中毒,增强血管活性。在患者休克过程中,体内组织因缺氧、缺血导致各种代谢物不断增加,从而引发酸中毒。对此,可采用碱性、血管活性等药物,纠正酸中毒,改善血压指标。(5)创伤性休克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应在临床抢救中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通知医生抢救。

1.3判定项目 (1)统计2组的抢救时间。(2)统计2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统计2组的护理满意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定,分为完全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抢救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抢救时间比较 分析得知,实验组抢救时间为(72.30±9.74)min,对照组抢救时间为(60.30±10.10)min,差异明显(t=6.226,P=0.001)。

2.2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分析得知,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1。

表1 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血栓 器官损伤 发生率

实验组

53

49(92.5)

1(1.9)

1(1.9)

2(3.8)

对照组

53

38(71.7)

4(7.5)

6(11.3)

10(18.8)

χ2

7.759

1.889

3.824

6.014

P

0.005

0.169

0.051

0.014

2.3护理满意率比较 分析得知,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4.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9.2%,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 护理满意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完全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实验组

53

23(43.4)

27(50.9)

3(5.7)

50(94.3)

对照组

53

19(35.8)

23(43.4)

11(20.8)

42(79.2)

χ2

0.631

0.606

5.267

5.267

P

0.427

0.436

0.022

0.02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交通事故率持续上涨,由此增加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病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多在此类患者的救治中,实施基础性的护理措施,也就是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虽然能够控制病情进展,但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2]。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基于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排除潜在危险,提高抢救成功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实验组施以急诊护理干预,从呼吸道护理、扩充血容量、遵医嘱用药等方面着手,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现状,减少酸代谢物的蓄积量,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3-4];预防急性肺水肿、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临床救治、护理干预的正常开展,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抢救时间比对照组长,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说明:为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针对性、理论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也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在器官损伤、血栓等并发症上,实验组、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8%、18.8%。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4.3%、79.2%,差异明显(P<0.05)。说明:急诊护理干预疗效显著,体现了护理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6]

综上,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晔.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22.

[2]钟柳梅.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6):1117-1118.

[3]Wang,J.-W.,Li,J.-P.,Song,Y.-L. et al.Hypertonic saline in the traumatic hypovolemic shock: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4,191(2):448-454.

[4]黄晓铃,陈莉.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164-165.

[5]张晓艳,周慧峰.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336-17337.

[6]金盛佳.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