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关于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几点思考

刘吉勤 虞晓晔

吉 县气象局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气象预报工作服务于社会发展,通过对未来的天气状况的预测和分析,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率也随之提升,但由于某些时候网络气象预报不够及时、准确,灾害性天气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对于气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部门必须明确气象预报服务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服务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气象预报的主要因素,其后深入探究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气象预报;准确率;因素;对策

天气预报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天气预报是对特定区域内一段时间的大气运动情况进行预测,影响大气预测的因素有多种。大气预报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复杂性。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对天气预报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同时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成为天气预报人员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天气预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于天气预报准确率,需要预报人员准确认识到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可以将大气看作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首先,人们很难精确观测到大气系统初始状态,一旦初值出现微小误差将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其次,人们还不能完全和充分考虑影响非线性系统的因素,直接限制了天气预报准确率。由此不难看出,预报准确率是相对概念,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只是可能的空间。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

观测环境

相关的气象法律规定,气象观测站必须设在宽阔的地带,周围不能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展,一些台站的环境遭到破坏,有的台站必须搬迁,这种情况从出现对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象预报的水平。

预报业务平台不够系统化

当前,一些地区的气象观测业务是为了适应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结合不同的业务需求建立不同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举例而言,自动数据观测平台和灾害预警平台,其建立和发展是针对具体的气象业务的,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因而缺乏一定的系统化。

基层预报业务人员的气象分析和应用能力需要提升

在对大气情况进行具体的观测之后,业务技术人员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进而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一些地区的气象业务观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在分析比较复杂的气象问题时能力不足。基层气象人员如果不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话将直接影响气象观测的质量。

对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不到位

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分析不到位也会影响天气预报的水平,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在预测的环节缺乏科学的依据。另外,气象预测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不重视对季节变化、风向风速、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因而导致气象预报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

预报方法研究不足

在基层台站中,预报方式和方法有问题也是制约气象发展的因素,同时在预报的过程中预报人员技术经验欠缺,不能准确掌握气象预报的技术和方式,经常出现预报不准确的情况。

二、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措施

(一)改善气象观测环境

虽然目前全国气象观测环境存在相当大的缺陷,但依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如在城镇周边建立观测场所, 迁出已纳入城镇内的观测点,这不仅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观测资料,而且也不会影响城镇化进程。 气象部门还可以建设一部分天气校准站,将城镇和城镇周围的气象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之后,找到最佳的气象台建设场所或做好相应的修正,以确保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引进数值分析预报模式的天气预报

近些年来,自各级台站推广使用集合预报产品以来,其应用措施也不断成熟,应尽快构建出从国家、省、市三级应用平台,加强订正制作、指导分析、后期评估等的学习,并组建出一套适合本地区天气预报的指标体系,可以将其作为增强气象预报准确率的数值依据。此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为了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应该重视气象观测地点的建设和布局,多引进先进的气象设备,如雷达技术等。通过这些手段和措施提升极端灾害天气的综合观测和预报能力。

(三)做好预报工作人员的培训

预报员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气象预报工作人员的气象预测专业技能和气象预报准确性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各级气象部门预报人员培训。第一,要强化气象预报理论知识学习,深入掌握天气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对天气系统动态变化及发生发展展开准确分析,有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气候变化,避免出现盲目预测。 第二,要加强预测技术学习,定期开展针对天气雷达,卫星云,数值预报资料等相关数据信息分析以及预报制作方法培训,不断提高台站预报能力;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基层预测体系,培养预测人员责任心,严格细致负责气象预报业务,减少出错率。第四,把现有天气预报人员外派到相关专业的高校或国外培训进修,提升我国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水平,保证气象预报精确性。

(四)发挥综合观测的基础作用

综合气象观测对提升天气预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做好相应的观测系统建设,不断促进气象观测业务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此外,适当增加观测站台的数量、密度,保证气象观测系统效益的实现。对气象站台的设备和布局进行优化,不断促进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健全气象技术的标准,重视对地区气象站台的建设,为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五)加大气象预报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想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必要加强天气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特别是客观的量化和短期预报系统,为预测天气给予有效的技术支撑。 随着气象学的逐渐发展进步,卫星、雷达和计算机均开始得到运用,气象预报方法也需要逐步优化和完善。 结合基层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新的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开发,确保气象预报向各种观测资料客观定量分析方面发展,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气象部门来说,提供精准化、及时化以及多样化的气象预报服务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气象部门必须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为导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气象预报服务。

【参考文献】

[1]龙春,彭美美.关于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242.

[2]田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20):189.

[3]吴彤,罗云凯,李丹,张秀艳,杜志国.关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