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初探

马铁松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515141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学科也需要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以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并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途径,希冀能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语文;人文素养;深度融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初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属于基础性课程,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体,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育智、育技、育德、育信”是语文课功能及其课程拓展的四个支柱,也是文化育人的核心。语文课一要为专业课程服务,二要为学生人文修养养成服务,以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全面发展。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年龄都比较小,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语文学科教育,将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和学生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学科概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界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和飞跃发展,其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人类也开始正式步入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学者预测,21世纪将成为信息社会,“数字化”也成为本世纪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时代印记。信息将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各级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加强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教育目的是提高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技能,还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职信息技术学科虽然与其他课程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相辅相成关系,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之与语文等其他各门课程进行重新整合起来,从中赢得“1+1>2”的综合教学效应。[2]

二、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观

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更新观念,重视语文的基础地位,树立大语文观,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人文素养。教师要以生为本,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根据岗位和专业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把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上一堂有意义的信息技术课,要跳出课堂,结合人文素养,让信息技术充满人文色彩,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在日新月异、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伪存真,辨别真假,不信谣,不传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二)基于专业需求融入语文学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将语文学科内容嵌入其中,在突出专业性的同时,也增强人文教育。只有把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比如,将文选阅读分成基础和职业两部分,根据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加强相应文体的分析训练,突出思维想象力、创新力和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又比如在教授OFFICE办公软件WORD页面排版时,结合语文课程《应用文-单据》一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分组完成借条、收条、欠条、领条等财务单据的练习,并充分展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语文的辅助作用

中职教师在将语文学科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时,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语文的实用性。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是以语文文字展现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具备语文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因此,在融入语文学科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要突出三点:首先是吸收语文的知识点,将其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其次是智能开发点,信息技术教师要借助语言的生动性,将晦涩、难懂和逻辑性强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转换,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最后是思想教育点,信息技术是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强的学科,而语文则充满了人文色彩和思想情感,将二者融合起来,可以增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以这三个要点为基础,构建整个课堂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认识到这三点的关系并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3]

(四)健全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考核与能力评价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也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制定考核方式时,要灵活多样,突出过程考核与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实际性的、有效的全方位的评价,使评价的内容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信息技术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鉴于语文是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积极的裨益,因此,在农村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融入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还可以收到“1+1>2”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日兰.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7):224-225.

[2]邓祖乾.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8):105.

[3]王旭.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合理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