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蒋美珍

(省荆州市中心医院434020)

【摘要】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从防护设施准备、个人防护用品穿戴要求、职业暴露处理方法等方面,探讨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去污区;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abstract:throughthedisinfectionsupplycenterdecontaminationareaaretheoccupationalhazardfactorsintheworkenvironmentisanalyzed,fromtheprotectionfacilitiespreparation,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wearrequirements,occupationalexposureprocessingmethod,etc.,occupationalsafetyandprotectivemeasuresarediscussed.

keywords:decontaminationareaofoccupationalhazardprotectivemeasures

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质量关系到医院的感染控制、器械维护水平,清洗方法通常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1]。一般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等带有多种致病与非致病微生物,基本属于重度污染物品,因此在清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因素。为了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就目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进行浅析。

1危害因素

1.1生物危害因素

使用后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分为感染和特殊感染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各种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带有多种致病性的病菌微生物,均属于感染器械。特殊感染器械包括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的感染等破伤风病为感染器械、器具及物品[2]。

1.2化学危害因素[3]:

目前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消毒剂、除锈剂等清洁用品化学溶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防护,易导致不同损伤。

1.2.1除锈剂常用于医疗器械的除锈、除垢处理。但原液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

1.2.2多酶清洗剂多酶能有效高速的分解人体脂肪、蛋白质、粘多糖等,在配置过程中原液也可造成操作者的皮肤角蛋白分解,导致皮肤受损等伤害。

1.2.3消毒剂酒精作为消毒剂,由于剂量使用大,易挥发,可对呼吸道疾病造成一定程度损害。含氯消毒剂使用较多,氯会损伤皮肤和皮脂,使真皮层干燥脱水,含氯的水可能还会刺激眼睛,使眼睛发红、发痒、有灼烧的感觉。

1.3物理危害因素[4]

1.3.1医疗器械中有大量穿刺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在清洗过程中,易造成清洗人员创伤,导致开放性伤口。据相关资料统计,利器损伤中53%为穿刺针或注射针头,17%为手术刀片,9%为剪刀,11%为破损的玻璃,10%为布巾钳。

1.3.2烫伤热力消毒的温度>80℃,极易引起皮肤烫伤,导致感染。

1.4生理、心理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工作繁重而琐碎,工作人员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非常紧张的环境中。体力脑力消耗均较大,极易引起腰腿痛、胃病等应激性疾病,还会引起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

2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1防护设施应齐备

2.1.1在去污区缓冲间,应备齐所有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一次性防水衣、眼罩(或护目镜)、面罩、防水围裙、袖会套、防水鞋等。

2.1.2在去污区应配备充足的转运车,地板需防滑,避免工作人员远距离运送物品时费力导致人体损伤。

2.1.3在清洗池边设立一个以上洗眼器,以备污水溅到眼睛时进行冲洗用。

2.1.4在去污区准备急救箱,内放碘伏、湿棉签、创可贴、75%酒精、氯霉素眼药水等,若发生职业损害暴露时急用。

2.2个人防护要求

2.2.1戴眼罩或面罩

清点分类、清洗等处理器械过程中经常发生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溅出现象,因此清洗时应戴口罩、眼罩或面罩等,并及时更换。

2.2.2穿防护服

清洗器械时必须戴圆帽、口罩,穿防水衣或防水围裙、袖套,穿防水鞋。

2.2.3戴手套

清洗污染物品过程中均应戴双层手套(均为橡胶手套,两种颜色最佳),操作过程中若手套撕裂、切破或刺穿后,立即脱掉手套,然后彻底洗手、更换手套后再完成清洗工作。

2.3职业暴露处理

2.3.1清洗人员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一旦沾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需及时脱掉手套后立即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相应部清洗及消毒。

2.3.2锐器刺伤

2.3.2.1要求临床使用科室及时将用后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丢弃,不可混于回收物品内。

2.3.2.2要求清点分类人员按去污区人员着装要求进行穿戴,正确使用血管钳夹紧后将其放置于利器回收箱,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器,以防造成人体伤害。

2.3.2.3一旦被锐器刺伤,应先脱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端反复轻轻挤压受伤部位,尽量挤出受伤处血液,用肥皂、流动水清洗伤口,再用2%—5%碘伏进行消毒包扎。如被HIV或者HBV、HCV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及时处理伤口还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随诊等预防工作[5]。

2.4防护用品的处理

一次性隔离防护服做到一用一更换或明显沾污时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眼罩或面罩、围裙、袖套及防水鞋等每天用洗涤剂清洗及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针对目前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种繁多的情况,在清洗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危害因素,因此要求清洗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注意自身职业安全防护,规范操作,按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

2.5采用标准防护措施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制定适宜本院的消毒清洗工作流程,使清洗消毒操作程序规范化。消毒供应室清洗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禁佩戴首饰,定期剪指甲;执行任何清洗操作均要配置对应的防护用品,包括橡胶手套、隔离服鞋、口罩、防护眼罩等;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水;严禁手与手的直接传递,应用盛装容器传递器械,将传递器械导致的损伤降至最低。

3规范清洗操作方法

3.1器械清洗

如果器械应用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清洗,则要先将其浸入含酶溶液中或冷水中浸泡;刷洗时尽量将器械张开或拆卸开来,一次性不可手拿多把器械清洗,最多不超过2把;用毛刷将张开或拆卸下来的齿槽、缝隙等认真刷洗干净,将血垢、分泌物等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冲洗并及时打包。

3.2穿刺针清洗

穿刺针回收严格执行针芯、针套分离制度,先将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穿刺针内部再用高压喷枪进行彻底冲洗,再将含氯消毒液注入其中,并将其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针座要用棉签擦洗干净,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最后置入烤箱烘干[6]。

3.3玻璃注射器的清洗

玻璃注射器回收集中后先用清水彻底冲洗,将针栓抽出,并在含氯消毒液中至少浸泡半个小时,完成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注射器外部、内部均应用多酶清洗剂彻底刷洗,直至光亮、清洁;最后用蒸馏水流动冲洗1-2遍,最后置入烤箱烘干备用。尤其注意要使用多酶洗清剂进行清洗,酶可有效地分解和去除干燥和湿润的污积。酶有单酶和多酶,前者只分解污物中的蛋白质,后者可分解所有的有机物到器械的每个表面,对复杂管道的清洗快速彻底,对血迹、污迹有显著效果,去污程度高,有效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延长器械的寿命[7]。

参考文献:

[1]刘春花影响回收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2):441~442

[2]王纬.医院供应中心业务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34.

[3]易元平.不同消毒方法对供应室无菌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1(7):1035~1036.

[4]崔玉.消毒供应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使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10):392~393.

[5]张玉桂,涂丽琴.新医疗器械两种方法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0(2):159~160.

[6]徐然,王华生,孙雪莹.两种医用器械清洗方法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5(12):1394.

[7]朱桂双.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