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临床分类研究(附148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临床分类研究(附1481例)

万九峰1何旭亭2王跟平1武岳1杨炜玮1

(1.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005)

(2.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05)

【摘要】目的:通过对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的药理特点分析及临床表现分类研究,达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得到及时对症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5年1481例各种造影进行分类。结论:副反应的发生与造影剂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发生的必然条件,而大剂量注射造影剂则会大大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

【关键词】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临床分类;研究

碘类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始于上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几年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应用,这类造影剂的副反应明显降低。但是,由于患者经济条件及各医院在诊断环境不同,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都在使用。因此注射造影剂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甚至有严重反应乃至致命者。我院在各种不同的造影诊断中,根据患者状况及检查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造影剂,包括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既为患者明确了诊断,也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效益。我们回顾了自2002至2010上千例各种造影,对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情况进行了总结,制定了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的分类、预防、和处理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首先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的分类我们依据Ansell和shehodi的分类法,即依据副反应的症状轻重和需要治疗的的程度进行分类如下:

结果分析:离子型造影剂在以上五种检查治疗中发生副反应的排序是1.肿瘤介入治疗约9.5%;2.静脉肾盂造影约5.6%;3.子宫输卵管造影约5%;4.泪囊造影约3.1%;5.T管造影约0.6%。从中不难看出凡造影剂注入血管内的检查明显高于造影剂注入体内自然官腔造影的检查。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体内官腔有一层保护膜对造影剂有一定的阻挡隔离作用,所以副反应的发生明显较低。而进入血管内的造影剂可以和血液组织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增加了副反应的机率

我们在上千例的造影检查中发现,副反应的发生与造影剂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发生的必然条件,有的患者在做过敏试验时仅注射了约1-2ml就发生了副反应,如:荨麻疹、支气管痉挛等,但大剂量注射造影剂则会大大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且我们发现中重度副反应几乎均发生在剂量较高者。

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原理:目前无统一学说能解释所有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曾经提及到的因素有:特异质反应、抗体抗原反应、造影剂所致的心血管变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很可能是上述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下四种急相激活系统与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一)凝血系统: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和组织胺的释放,直接破坏了血管内皮,激活了血液中的一系列凝血因子,从而导致过敏毒素等许多能引起过敏反应症状的物质产生或释放。(二)激肽系统:它继发于凝血系统的激活,产生赖氨酸缓激肽使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三)补体系统:它也激发于凝血系统的激活,产生过敏毒素引起神经血管性痉挛等症状。(四)纤维溶解系统: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血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血纤维蛋白溶酶。激肽释放酶也可促使胞浆素原转变为胞浆素,而胞浆素又可以促使补体系统激活。

造影剂副反应的患者高危因素:

1.肾功能不佳:一般病人造影剂注射后,5%可能发生可复性肾功能损害;但在原中度至重度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75%注射造影剂后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

2.糖尿病、冠心病和心率失常以及失水状态是发生副反应的危险因素。

3.1岁以内的小儿和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疾病较重的情况下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

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我院曾发生一例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然停30秒的情况,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吸氧、静脉点滴心脑复苏药物等一系列治疗措施,使患者回复了健康。

预防:1.凡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最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也可以同时采用术前用药的预防措施。2.在造影前先向患者解释所做造影的目的和方法,使之理解和配合,并让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然后做碘过敏试验。对体质较差的患者,采用术前1-2小时口服扑尔敏4mg或术前或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以防副反应的发生。3.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在不影响诊断的条件下,稀释造影剂。4.不要任意加快注射速度。5.注射造影剂时,要严密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变化,并尽量使患者情绪放松,一旦出现副反应征象立刻停止注射,并保留血管内针头或导管以便为后边的急救治疗提供条件。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十分有效的二线防御措施。

治疗:在副反应的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及时肌肉或静脉注射有关抗休克药物;休克: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5-1mg;惊厥:异戊巴比妥静脉注射0.3-0.5mg;喉头、支气管痉挛: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5-1mg或异丙嗪肌注25mg,氨茶碱静脉注射250mg;肺水肿: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1mg.在治疗的同时应及时与有关专科联系,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星荣,主编《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9~44.

[2]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二版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