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梁红王坤李晶

梁红王坤李晶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自身血流缓慢造成的,这些患者在术后的血液抽检中呈高凝状态,易于出现静脉损伤等常见疾病。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和精心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下肢造成的疼痛或肿胀,有利于患者术后情绪的稳定,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辅助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9.50

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医院

[作者简介]梁红(1969-),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主管护师。

王坤(1985-),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护师。

李晶(1976-),女,汉族,河北中医学院高级讲师,曾获先进工作等优秀称号河北中医学院。

在医学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治疗这些患者的过程中,注重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9例,女6例,年龄在28-65周岁之间,其中属于颅脑损伤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例,属于颅咽管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例,属于垂体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例。

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昏迷时间为15至60天不等。血栓均形成于患者术后的11天以后,大部分在三周以上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肢体进行性肿胀,均由B超检查得以证实。

1.2病因分析

从理论上讲,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都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液的回流靠胸腔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来维持。由于本组病例中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其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加之卧床时间较长,肢体运动量减少甚至消失,造成肌泵作用减弱、血流缓慢,这样以来,很容易使静脉血淤积在髂骨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中。据尸检资料证明,患者卧床时间在1周以内的,其DVT检出率为15.5%左右,患者卧床时间在大于1周的,其DVT检出率可达81.5%以上。此外,那些长期卧床和制动的患者,其下肢静脉通常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率状态,会提高DVT的检出率。

患者经过血管壁损伤神经外科手术后,一般会通过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如20%甘露醇、10%KCL或一些抗生素等,有的会在同一静脉处反复进行穿刺,造成静脉内膜损伤,机体就会释放出凝血因子、组织激活素,甚至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这些物质均会引起血管收缩和细胞损伤,甚至引起正常血管的内弹力板断裂,进而造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很有可能网罗各种血细胞而形成血栓。

此外,在颅脑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一般采用脱水疗法。而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均行鼻饲流质饮食),机体很快处于负氮平衡,组织分解消耗,体内水分缺乏,加之颅脑术后会使用一定量的止血药,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凝状态,增加DVT的检出率。

1.3治疗与护理

1.3.1对患者密切观察,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对自身机体的不适感无法表达,这就要求护士强化巡视观察,对患者的肢体活动及改善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肢体有无肿胀、皮肤色泽、温度等进行观察。

在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的肢体存在轻度的肿胀,被护士及早发现,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效果较好。

1.3.2对于下肢DVT已形成的患者,应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20至30cm,并尽量保持皮肤清洁,有利于患者静脉回流,可及时缓解患肢肿胀;严禁按摩及随意活动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重要脏器栓塞;经常更换外敷肿硝散袋,确保肿硝散袋处于合适的适度。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余均以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速碧凝,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复方丹参等。下肢静脉血栓消失以后,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患者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确保病室安静、整洁,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有助于患肢气血的运行;患者饮食宜清淡,忌禁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适合食用脂肪含量低且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确保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和减少因排便用力而导致的腹压增高;为防止部分患者患肢出血,应当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在静脉穿刺后,应当局部加强压迫6分钟,动脉穿刺后应当局部压迫12至15分钟;重视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的观察,当患肢出现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特征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进行紧急处理。

2.2平卧位疗法护理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至14天,并将患肢抬高,一般可高于心脏水平位移20至30cm,使血栓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避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患者膝关节应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2.3用药护理

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穿刺患肢浅静脉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静脉血流后,应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2.4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透性的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轻肢体张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肿的目的。

2.5肺栓塞的观察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至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至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典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2.6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用药前必须清楚了解病人是否为出血性疾病,用药后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对于老年和儿童患者,当凝血指标正常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四肢活动等情况,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急剧升高或意识障碍时,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7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当患者的急性期过后,并开始下床活动时,应当穿医用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通过将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和促进血液回流,并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这有助于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需要注意的是,包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应在每日晨起床前进行,若患者已起床,则应嘱其重新卧床,抬高肢体10分钟,使静脉血排空,然后再进行包扎;弹力袜的尺寸应当与患者腿部周径相符合,包扎弹力绷带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上缠绕,注意松紧适度,平卧休息时应解除。在这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肢端皮肤色泽及患肢肿胀情况。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患者下肢,如果对其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深静脉血栓脱落,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轻者致残,重者死亡,即使经过术后治疗有所好转,也很容易引起慢性深静脉功能受损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后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实践证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并配以有效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造成的疼痛或肿胀,有助于患者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王太芬,刘燕平.肾脏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125-126.

[2]陈碧泓.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26:121-122.

[3]袁旭,何明菊.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9:277-278.

[4]胡松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9:76-78.

[5]陈丹.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