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电刺激治疗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电刺激治疗的疗效观察

丁菁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1.6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其分值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吞咽障碍症状,快速恢复相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疗效观察

脑卒中临床通常被称为中风,起病较快,病情较急,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缺失的情况,该症状会连续保持24h,并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固体或者液体经患者的口腔到胃,整个传递过程出现运动障碍或者出现传送延时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改善临床症状[1],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电刺激治疗的疗效,特选择86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CT和MRI确诊,发病时间在三个月以内,患者神志清醒,排除患有认知障碍患者,上述患者均配合此次研究。将86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例数为43例,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为46~87岁,平均年龄为(62.77±3.29)岁,其中脑出血患者为15例,脑梗塞为28例,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为45~86岁,平均年龄为(61.58±3.34)岁,其中脑出血患者为16例,脑梗塞为27例,经比较,患者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方式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1)基础锻炼,面部肌群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紧闭口唇锻炼,并反复多次,同时进行舌部运动,让患者的舌部不能充分伸拉时,工作人员应采用纱布将患者舌部包住,轻轻的向外牵拉,叮嘱患者进行缩舌锻炼,让舌体在口腔内反复的运动,当患者舌部可以自主伸拉后,应在指导进行口腔内上下左右舌肌锻炼,反复训练10次。吞咽锻炼,工作人员用凉棉签对患者的腭弓、软腭以及舌根等部位,进行冷刺激,随后叮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反复训练5次左右。(2)摄食锻炼,让患者的弯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秉持着由少到多的喂食,其食物的选择应以粘性适当的为主,并且每次不可超过20ml,当食物咽下后,应再进行空咽数次,随后在喝水,完成吞咽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30,min,每天2次。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还有咳嗽锻炼、呼吸锻炼等[2]。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选择低频电刺激仪器,其强度为6mA左右,以患者出现麻木感为宜,其输出频率为50HZ左右,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以及位置,将仪器的电极贴在不同位置,对舌骨以及下肌肉异常部位采用垂直排列方式,将电极沿中线依次排列,针对于后补转移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将第1、2电极紧贴在舌骨上,并水平排列,剩余则沿中线排列。当治疗起效时,患者会感觉喉部有捏起感,应在刺激的同时让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治疗时间为30min,每天1次[3]。

1.3观察范围

观察上述患者发热吞咽效果,采用积分制度,积分满分为10分,显效是指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复,积分在8分以上;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分值在5分以上,但是没超过8分,无效是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分值低于5分。

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以及(n/%)的形式表达,并采用X2和t进行检验,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表1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1.63%,差异较大,p<0.05.

2.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其分值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的发病较为突然。同时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发生率最高。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临床表现为发音困难、自主咳嗽异常、吞咽后呛咳,以及吞咽后声音改变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需要还用一系列治疗方式缓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电刺激可以激活患者休眠状态的突触,改善脑皮质功能,其优势主要包括,低频电刺激可以诱发患者吞咽反射,并且能改善咽部和口腔的协调性,防止面部肌群出现萎缩,同时电刺激能够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的神经系统细胞可以及早的进行功能重建。另外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低频电刺激能够起到保养肌肉的效果,有效防止患者长期吞咽障碍后肌肉萎缩的现象[4]。

临床相关实践表明,低频电刺激可以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对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等产生调节,并且在电流下可以使局部肌肉出现收缩情况。与此同时低频电刺激可以通过脉冲刺激患者麻痹的肌肉和神经,缓解运动肌群障碍,促使患者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细胞再生和重组。因此相对于传统单一的康复训练来讲,采用电刺激可以更快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11.63%,进一步说明,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吞咽障碍症状,快速恢复相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文华,阎文静,钟明华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其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3):183-186.

[2]高婧慧,王强,李明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48-352.

[3]董建政.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49-51.

[4]杨涓,冯珍.不同频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2):122-126.

[5]安晓蕾,郭亮军,李彦梅等.针灸电刺激康复训练结合因时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18):219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