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何小兰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沅陵419600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其两组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SV(56.89±1.24)mm3;LVEDV(126.09±1.45)mm3;LVEF(55.98±1.3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在临床心内科疾病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十分常见,且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1]。近年来,随着我国心内科疾病的增多,从而导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2-3]。本院对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至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临床资料均完整。③临床症状符合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不同意本次研究。②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③配合度较差者。④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无法进行良好沟通者。

观察组基本资料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各为32、18;年龄范围上限值61岁,下限值42岁,年龄平均值(51.56±1.45)岁。

对照组基本资料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各为33、17;年龄范围上限值61岁,下限值43岁,年龄平均值(52.09±1.40)岁。

两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选取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使用剂量分别为300mg和300mg[4]。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取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体内容:首先给予其10ug/kg行静脉注射治疗,后以10ug/kg维持静脉泵入36小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指标——LVESV、LVEDV、LVEF。

对比且分析两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情况未发生改变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后,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指标,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治疗效果,当2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各项指标

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SV(56.89±1.24)mm3;LVEDV(126.09±1.45)mm3;LVEF(55.98±1.3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8.00%,2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2:

3、讨论

研究显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其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5]。PCI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易对其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进而使其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使其血栓形成几率增加,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6]。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为临床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但由于效果不明显,因此不被临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属于一类受体拮抗剂,该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血小板聚集共同通路上,进而对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起到阻断作用,从而对其机体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7]。盐酸替罗非班还具有恢复血液在心肌组织中的灌流和减少血栓负荷现象。研究显示,将盐酸替罗非班行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在20分钟内即可达到血浆浓度高峰,且效果十分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SV(56.89±1.24)mm3;LVEDV(126.09±1.45)mm3;LVEF(55.98±1.3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十分显著,同时还能使其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索延征,郎辉辉,张纪光.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80(8):142-143.

[2]王建锋,周国伟.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6,46(12):942-943.

[3]李雪锋,刘丽媚,李存仁,等.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41-43.

[4]崔晓梅.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6,46(9):105-106.

[5]王颖,姜世平.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26-28.

[6]庞艳雷,尚艳菲,武美玲,等.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药,2016,67(12):00196-00196.

[7]冯俊,李胜友,钱福东,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2):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