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1500例临床分析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1500例临床分析探究

杨嫦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目的:对本地区的婴幼儿贫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保健体检的婴幼儿共计1500例作为研究样本,婴幼儿均接受血红蛋白指标测定,采取统一校验血红蛋白仪进行Hb的测定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1500例婴幼儿其中轻度贫血患儿371例,中度贫血患儿80例,未出现重度贫血患儿,贫血发生率是30.07%。6~11个月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婴幼儿和2~3岁婴幼儿。结论: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应强化母婴保健指导,在强化母乳喂养基础上还应适时的添加辅食并定期监测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原因;分析

世卫组织将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列入全球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婴幼儿在6~24个月内发生贫血的风险较高,缺铁性贫血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婴幼儿对于外界反应能力降低,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智力水平下降等,还容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等疾病,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还可能引起小儿智力发育迟缓、消化系统感染疾病等,对于小儿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婴幼儿的贫血属于我国重点防治的婴幼儿健康疾病之一[1]。本次研究将针对婴幼儿贫血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保健体检的婴幼儿共计1500例作为研究样本,年龄6个月~3岁,平均(1.4±0.3)岁,其中包括男784例,女716例。所有婴幼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500名婴幼儿均接受血红蛋白指标测定,取婴幼儿末梢血,采取统一校验血红蛋白仪进行Hb的测定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Hb<110g/L。

2结果

本次调查的1500例婴幼儿,其中轻度贫血患儿371例,中度贫血患儿80例,未出现重度贫血患儿,贫血发生率是30.07%。6~11个月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婴幼儿和2~3岁婴幼儿。详见表1。

表1各个年龄段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情况统计

3讨论

缺铁性贫血属于婴幼儿中的常见病,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展等产生严重影响。婴幼儿出现贫血之后将表现为嗜睡和注意力涣散等,应引起家长注意。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将对其认知功能以及行为能力的发育均产生不利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主要原因在于6个月之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婴幼儿从母体所获得的铁元素基本消耗殆尽,并且人乳及牛乳中的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婴幼儿的铁元素需求。并且随着婴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也在随之降低,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年龄增长后饮食多样化,使得铁元素补充状况良好,因此有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导致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最重要原因为铁元素的摄入量不足,在婴幼儿6个月之后,若未能添加辅食或者婴幼儿的辅食单一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除此之外,婴幼儿寄生虫感染或者消化道畸形和肠道过敏等,所引发的肠道失血也是导致婴幼儿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指出[2]婴幼儿贫血的产生和年龄、辅食添加、母乳喂养情况以及婴幼儿的饮食习惯等均密切相关,其中母乳喂养率低是导致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广大的基层儿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积极做好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工作,确保婴幼儿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对于小儿产生的严重危害以及做好预防性工作的作用重要性。有报道指出[3],在工作交流当中,若小儿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概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村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这也提示做好小儿家长的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这也要求广大的基层儿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不同人群,进一步强化母婴保健宣传工作。儿保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详细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史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针对9个月左右的婴幼儿应该积极做好HP水平检测,在一年以内进行一到两次的HP水平检测,确保能够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将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降至最低,更为重要的是应积极做好婴幼儿家长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以及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科学指导,一方面应该大力倡导母乳喂养,与此同时应指导婴幼儿家长在6个月之后,合理科学地添加辅食,特别是应该添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例如动物肉、瘦肉、鱼肉、鸡蛋和动物肝脏等。同时还需要配合VC含量丰富的食物,以提高铁元素的吸收率促进婴幼儿铁元素的良好吸收,从而达到良好的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4]。必要情况下可积极推进强化铁的米粉及奶粉针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因此指导家长对幼儿的偏食和挑食习惯进行引导和干预,确保饮食中的科学搭配,营养均衡。针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该在2个月左右进行铁剂治疗。针对Hb<110g/L的婴幼儿则应立即进行铁剂治疗,在患儿的贫血状况得到纠正之后还应继续维持1~3个月,以促进铁元素的良好储存。

综上所述,6~11个月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应强化母婴保健指导,在强化母乳喂养基础上还应适时的添加辅食并定期监测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参考文献:

[1]陈秀,许立伦.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02):178-180.

[2]余孔贵,梅启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896-2898.

[3]候秀青,王爱娟.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2):230-232.

[4]黄中炎,陈勇,孙佳等.1658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2):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