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带教制在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导师带教制在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黄峰林何敏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选择本院新入科的74名护士,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传统跟班式带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师带教制,将两种带教模式的新护士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护生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床边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护生在带教方式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59%vs72.97%),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显著提升护士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有助于护士综合发展。

关键词:导师带教制;新入科护士;培训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与卫生行政不断的发展和改善,医院逐渐重视护士规范化培训,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而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致使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新入科护士由于刚从校园到医院,角色还未完全转变,同时也没有完全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因此为了改善以上问题就需要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相应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完成角色转换[1]。因此本次针对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的效果展开了研究,并将本院新入科的74名护士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详细实验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选择本院新入科的74名护士,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以上两组实验对象学历均在专科以上,且全部为女性。其中实验组年龄为20-26岁,年龄均值为(23.4±2.4)岁,16名专科护士、11名本科护士、6名本科以上护士;实验组年龄为21-26岁,年龄均值为(23.8±2.5)岁,15名专科护士、10名本科护士、8名本科以上护士。以上两组实验对象的常规临床资料差异较小,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跟班式带教,主要内容包括:创建教学小组,带教老师轮班带教并进行跟班式带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师带教制,为新入科护士指定一名带教导师,进行一对一带教。详细内容:第一,带教导师需具有护理临床师资格,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有5年以上是带教经验,带教导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第二,相关导师根据护士情况并以《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标准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互相弥补不足之处;第五,每个月月底由带教导师对其进行综合考核[2]。

1.3观察指标

通过本院自制的试卷对新护生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并从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诊断、护理方式、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床边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上均为百分制。指导新护生对带教方式进行评价,共分为四个选项,分别是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以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组间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74名新护士的考核成绩

两组患者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床边综合能力上,实验组全部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74名新护士的考核成绩(x±s)

3讨论

医院各科室均具有护理工作复杂、疾病和患者种类多的特点,就需要护理工作具备责任性、预见性、高质量、高效率等能力,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专业操作能力和较高得技术水平[3]。而新入科护士大部分为刚毕业的学生,极少数新护士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而大部分都只是在学校中学习了一些课本知识,很难适应临床需要。因此医院对新入科护士均会进行带教培训,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临床综合技能,而带教质量和护理团队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所以选择高质量的带教模式十分重要[4]。以往对新入科护士常用跟班式带教模式,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存有较多弊端:由于每天各科室带教导师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各不相同,新护士无固定带教导师,无法完整系统的学习,并且导师也无法了解新护士学习情况和操作水平,只能范范讲解一些基础性知识,不能针对每个新护士的相关问题给予帮助;这种带教模式是边工作边学习,无规范性和系统性,这就显著降低了带教效率和质量;而新护士又刚进入医院,对相关操作流程、规章制度还不熟悉,工作中极易出现多种错误[5]。而应导师带教制可弥补传统跟班式带教模式的缺点,可为新护士制定规范的培训方案,使其可系统、规范的学习,同时带教导师可了解新护士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不断改善培训计划。导师带教制还有助于加强新护士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积极性[6]。同时制定的相关考核制度可起到激励和鼓励作用,进而提高新护生学习能力,以促进其全方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带教制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新护生的综合水平,为临床护理岗位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秀玲,许丽莉.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6):3716-3720.

[2]高月红,康晓燕.多元化护理教育在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609-612.

[3]吴军丽,林静,章洁.系统规范化培训在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0):977-979.

[4]李芸芸,郑小燕,翟颖桂,等.共情技术在新护士导师责任制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10-111.

[5]姜永梅,姜艳,陈强.双路径导师制对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537-1539.

[6]芦桂芝,林竹,王书佳,等."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27):3464-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