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探究

卢小敏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344300

摘要:目的:讨论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100例,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的患儿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患儿依从性,对操作的接受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差别(P<0.05)。结论:对儿科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应用价值

儿科的患儿年级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差,不能将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大多数患儿在治疗中依从性比较差,导致治疗操作不够顺利,有些患儿甚至要中断治疗[1]。在儿科患儿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本文中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100例,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的患儿为实验组,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100例,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中具有24例女性患儿,26例男性患儿,年龄区间为(1岁,8岁),平均年龄在(5.2±0.2)。对照组中具有25例女性患儿,25例男性患儿,年龄区间为(1岁,9岁),平均年龄在(5.1±0.3)。选取的两组患儿在一般的资料上的比较不具有较大的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主要进行用药指导,健康宣教以及病情观察等。在实验组中使用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1)患儿在进入医院陌生环境后,会产生一定恐惧感,并产生抵抗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情绪,不利于治疗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重大方,仪表整洁,在与患儿沟通过程中保持面带微笑,能够让患儿得到温暖,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关系,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2)当患儿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护理人员不能出现焦躁,不耐烦等情绪,而应该积极的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的情绪,通过与患儿的目光交流,从而传递一种友善,高兴的情绪,从而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3)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交流过程中,可以轻轻抚摸患儿的额头以及双手,从而改善患儿的陌生感,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患儿配合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表扬,称赞患儿。对于服用药物出现挣扎,哭闹的患儿,护理人员需要轻抚患儿的背部,并使用温柔的态度安抚患儿。

1.3观察标准观察两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操作的接受率,护理满意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本文中涉及的数据实行分析统计,其中依从性以及操作的接受率,护理满意率为计数资料,实行卡方检验,使用例数以及百分比进行表达,如果卡方检验中出现P<0.05,表示具有较大的差别。

2结果

2.1两组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对操作的接受率的情况对照组的患儿依从性,对操作的接受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1两组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对操作的接受率的情况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科护理的要求逐渐增高。由于儿科患儿的年级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语言沟通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将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表现出来[2],患儿在进入医院陌生环境后,对护理人员以及医生产生恐惧的感觉,很容易出现挣扎,哭闹等行为,患儿的依从性比较差,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在治疗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的动作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患儿的安全感,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在患儿配合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表扬,称赞患儿[4]。

本文研究中选取儿科治疗的患儿50例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选取50例患儿实行常规护理。经过研究发现,实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操作的接受率高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实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的情况大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张宝焕等[5]研究的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复性以及可行性。综上,对儿科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梅,陈芳,李莉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379-380.

[2]王兰春.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77-78.

[3]唐敦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74-4075.

[4]刘昕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2-93.

[5]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