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

邹香英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一病区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该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60例患者均分两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的平均分为(83.4±4.1),常规组的平均分数为(71.7±3.2),优质组明显更高,质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办法的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upuytren骨折术后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效果;临床服务

Dupuytren骨折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骨关节受到较大程度破坏的混合性骨折,患病人群集中在中青年群体,如果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可能会给患者日后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不良影响[1],临床通常采用常规护理办法为骨折患者提供术后护理,但护理效果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基于此,我院提出对骨折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目前在于提高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故展开本次研究工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Dupuytren骨折患者6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患有本病症,本次研究排除其他类型骨折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非自愿参与研究患者,按照接受的护理办法不同将60例患者均分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办法的设为常规组,组内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分布在27到63岁,平均年龄为(43.1±5.5)岁;接受我院提供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设为优质组,组内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分布在25到68岁,平均年龄为(45.1±3.5)岁,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办法

常规组的30例患者接受我院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咨询、病患资料研读、情绪护理、用药管理等常规护理办法,在此基础上,优质组的30例患者接受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入院沟通:医护人员对30优质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患沟通,就患者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告知其手术治疗结果、相对应的优质护理办法等,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沟通的时候要保持语气柔和,在患者及其家属表示疑问时予以针对性回答,打消患者手术治疗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关治疗的信心,配合后期治疗和护理的进行;

(2)心理干预:Dupuytren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关节面较大,临床治疗过程中常需忍受骨折部位的疼痛,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反馈的患者日常喜好、行为偏好等,为患者提供转移注意力的心理情绪干预,通过讨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正面情绪,保持患者身心愉悦。如患者疼痛感受难以通过物理护理办法降低,医护人员可在咨询患者负责医师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适量的止疼药物降低患者负面感受;

(3)临床护理: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因患者行动不变,很有可能发生衣物、被单等外料污染,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外料更换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开导患者,避免对患者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4)家属管理:医护人员要适当的指导陪床家属有关骨折的护理知识、陪床护理有关注意事项、患者日常饮食侧重方面等,减少家属由于自身考量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反向影响;

(4)出院前护理:医护人员确定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后可予以出院,在出院前,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身体护理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食用一些高钙食物,并合理、适当运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1.3护理评价

本次研究采用马云玲[1]等在研究中使用的Cooney评分指标,患者在系统性的护理过后,如踝关节可恢复100度以上的运动、且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的评分优越,分档在80分到100分;患者在系统性的护理过后,如踝关节可恢复50度到100度的运动、且患者恢复部分工作生活,骨折部位轻微疼痛的评分良好,分档在60分到80分;患者在系统性的护理过后,如踝关节可恢复50度以下的运动、且患者能进行部分正常工作生活,骨折部位有疼痛的评分中等,分档在40分到60分;患者在系统性的护理过后,如踝关节不能正常的运动、且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骨折部位明显疼痛的评分无效,分档在40分以下。除此之外,采用我院自制的疼痛评分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级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和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SPSS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统计

对两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后,将其Cooney评分进行统计,其中优质组的30例患者分数段统计在78到89之间,平均分为(83.4±4.1),与此同时,常规组的30例患者分数段统计在55到83之间,平均分数为(71.7±3.2),两组患者Cooney评分的分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aP<0.05表护理前后数据比较;bP<0.05表两组间数据比较;βP<0.05表两组间疼痛率比较

3探讨

临床的常规护理中,对Dupuytren骨折患者的护理常常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间接性的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阻碍[2],据多年来的医疗文献统计分析,这是因为常规护理中,患者因患有骨折,临床行动不便,为了减少在床上排泄的次数,患者通常会下意识的拒绝多次饮水或大量饮水,造成体内体液量下降迅速,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来说,患者在骨折后,容易发生营养摄入不合理、由无法解决的骨折疼痛引发患者负面情绪井喷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都会对患者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3]。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护理理念也随之更新换代,目前,我院坚持以患者为基础出发点,以优质化护理为核心护理观念[4],提出了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治疗的良好心态,鼓励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增加患者自身对临床治疗方案和临床护理办法的深刻认知,提高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5],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护理一直持续到患者出院指导,贯彻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和临床护理之中,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细节和动作、语气细节,从根本上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利益出发,所有的护理措施都要根据患者临床信息反馈进行适当调整,以期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高效、及时的临床护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遭受痛苦,提高患者临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玲,白云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4):170-171.

[2]王红霞,凌希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06-107.

[3]贾群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Dupuytren骨折患者术后活动、骨折恢复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855-3856.

[4]夏静.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941-942.

[5]李敏,朱虹,刘娜娜.Dupuytren骨折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