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贾宝玉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301800

摘要:目的:将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展开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同理心护理,将两组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后认知程度评分与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同理心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中,能显著对其认知程度、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同理心护理;冠心病伴糖尿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社会功能

前言

冠心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心绞痛、牙齿疼痛以及休克等,将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且致死率较高。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高血脂引发冠心病的几率也较高,而冠心病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加速糖尿病病情发展,因此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对减轻疾病对患者折磨、减轻其经济负担等有积极作用。为研究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研究结果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2.12±4.67)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8.45±1.65)年。参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3.61±5.07)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9.03±2.07)年。入选患者经心电图联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排除肾功能衰竭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无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较强。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做好常规指标检测,根据药敏反应导致其合理用药,进行疾病宣传以及心理干预消除紧张感,做好饮食护理以及合并症治疗,鼓励患者适量进行运动提高其免疫力,保证其睡眠质量充足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同理心护理:在进行同理心护理前可通过情景训练、授课等教学方式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让护理人员设身处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心理特点,有助于护理人员将同理心护理知识重点加以准确理解掌握;倾听是心理干预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倾听患者想法、感受,可获取其相关认知信息以及心理特点,便于根据不同心理症状进行对症干预,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治疗时间长且有着较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患者极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积极性,对此护理人员应与其多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倾诉出心中的不安,充分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注意在患者进行倾诉时不宜突然打断,在其停顿时可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反馈,也可通过患者倾诉时的动作、细节,循循善诱使其将内心真实想法加以吐露;患者中有性格内向或羞于自我表达的,对于这类患者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对患者焦虑的原因进行进行分析,并在与其交流时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机制等,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认知程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经护理后认知程度中的疾病知识、自我管理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认知程度具体评分对比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为(89.45±7.6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7.64±6.39)分与参照组50例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为(72.03±4.5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8.57±6.04)分。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t=14.0392,P=0.0000、t=15.3358,P=0.0000)。

3.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的简称,与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发生阻塞,引起心肌血氧饱和度降低致病有关,同时心肌炎症、栓塞等也能闭塞管腔引发疾病,在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冠心病以及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致使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该病致残致死率高。临床对于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大多采取药物治疗,一般说来治疗时间长且疗效慢,极易导致患者心理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同理心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同理心护理通过与患者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理解患者,使其感受到情感共鸣后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同理心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对无理取闹、态度恶劣患者应尽量去理解,待患者情绪稳定后进行主动关心,并确保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在护理工作中做好细节护理,使之感受到温暖,引导其表达更多真实想法,让其感受到情感共鸣,也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2]。

综上所述,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琼,王玲,查娟等.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7):1030-1033.

[2]彭芳芳,张梅,向曼等.同理心护理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