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晓萍

哈尔滨市香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40

摘要:目的分析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做好我区伤寒疫情防控工作。方法以新疆地区2005年-2014年期间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伤寒爆发疫情分布情况。结果2005年-2014年期间新疆地区发生7起伤寒疫情,763例相关病例。新疆地区伤寒爆发疫情主要集中在7月-10月,共计578例发病,占比75.75%,属于伤寒爆发疫情的高峰时间。其中学生、农民的发病时间多见于8-9月,5月开始呈增长趋势,7-10月呈高峰,1O-11月呈降低趋势;多见于农民,其次为学生、散居儿童。结论重点关注学生、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病情监测,及早发现,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增强学生、农民对伤寒疾病相关防病知识的了解,切断传染源,积极预防伤寒的发生。

关键词:伤寒;爆发;危险因素

伤寒的发生是由于伤寒杆菌所致,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1-2周,一般出现特殊中毒面容、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等,便可确诊为伤寒[1]。此疾病潜伏期约10天,其长短和感染菌量存在密切联系,多数情况下该病起病缓慢,以发热为早期症状,常伴随咳嗽、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为此,本次研究对我区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掌握伤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日后伤寒预防监测工作提供可参考数据,便于制定疫情爆发相关的应急预案,具体分析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5年-2014年新疆地区各地州、县等区域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得出的伤寒爆发疫情报告以及各地州(市)、县对伤寒爆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工作报表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

1.2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伤寒疫情爆发分布情况

在2005年-2014年期间,新疆地区各地州(市)、县共报告发生136起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相关病例11144例,35例死亡病例,暴露人口数9912647人,共涉及10种乙类传染病,其中包括7起伤寒爆发疫情,763例相关病例,暴露人口数为514401人,总罹患率为31.84%。

2.2人群分布

由表1可知,伤寒爆发疫情当中,男女病例和10a伤寒平均发病病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不同职业人群和和10a伤寒平均发病病例数差异显著(p<0.05)。

2.2伤寒爆发疫情时间分布

新疆地区伤寒爆发疫情发生时间段为5月-9月中旬,主要以7月-10月为伤寒爆发的集中时间,共计578例发病,占比75.75%,属于伤寒爆发疫情的高峰时间。其中学生、农民的发病时间多见于8-9月,以5月开始,伤寒发生呈增长趋势,7-10月呈高峰,然后在1O-11月呈降低趋势,详见图1所示。

图1伤寒爆发疫情病例时间趋势与伤寒平均发病趋势图

2.3伤寒爆发疫情危险因素

4起食源性、2起水源、1起不明原因。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分析农民学历低,缺乏卫生习惯、卫生意识、吃水果不用水冲洗、家畜蓄养在前院;≥90%学生有喝生水行为、学校食堂卫生差等。

3讨论

经过上述研究得出,新疆地区伤寒爆发疫情以农村、乡中学为主要的集中地,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当地居民的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卫生习惯相关,其中生吃未洗的瓜果、庭院散养家畜、厨房卫生条件较差、饮用沟渠水等原因均是诱发伤寒流行爆发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饮用水的持续供应、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属于水源性伤寒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如下:每次出现停电、停水等情况,农民需要到沟渠收集饮用水,从而导致伤寒爆发风险大幅度提高;由于经济水平不发达、医疗水平尚未发展起来等原因造成患者难以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极易形成慢性带菌者;多数学校未开设热水供应装置,致使学生形成直接饮用生水习惯等[3]。

现阶段,监测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缺陷以及相应的问题,应当加强监测工作,然而由于伤寒传播流行因素存在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导致任意一项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所以,针对伤寒的防治,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讨论,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政策。新疆地区的伤寒疫情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此地区无健全的卫生保障相关条件、无实验室检相关测试剂设备,加上地域文化风俗、责任心等方面问题的存在,就首发病例而言,难以及时发现,致使部分地区伤寒疫情已呈流行状态,但相关疾控机构仍然接不到有关报告。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积极推广伤寒VI菌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的同时切断疫情传染源,延缓疫情蔓延。此外,疫情爆发当中,年龄组与职业、10a平均发病病例差异显著,对此,需要根据各项指标设立综合性预警预报数据线,开展实时动态监测,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原则,积极应对伤寒疫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伤寒疫情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进展等。

参考文献:

[1]张仁俊,王世平,陶宏,等.遵义市2001~2011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4257-4259.

[2]张建,李军.2005-2014年新疆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9):1185-1188.

[3]伏晓庆,古文鹏,尹建雯,等.云南省2003-2012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497-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