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

黄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NRS评分(5.13±1.29)分与观察组NRS评分(2.37±0.9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2.0±1.3)次/周,对照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6.2±2.0)次/周,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干预

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随症状中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整个病程中疼痛程度表现的差异较大,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疼痛感较为剧烈。疼痛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还会加大其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根据有关资料[1],有≥50%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疼痛症状,且其中超过半数恶性肿瘤患者为剧烈疼痛,情绪剧烈起伏、焦虑等心态会使得患者疼痛加剧,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平抚患者的情绪,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治疗的5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观察组:平均(55.2±6.3)岁(42岁-79岁),男性15例,女性11例;对照组:平均(55.8±6.5)岁(43岁-79岁),男性14例,女性1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②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精神障碍者;②神志不清、失语或者智能损害,以及其他不能配合临床护理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常规的病情监测,针对需要者应用止疼药、常规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主要包括:①查阅有关中医文献,综合专业医师的意见制定中医情志护理方案,采用顺情从欲法、疏导宣散法、暗示转移法和情志相胜法等护理方法和中医辩证施护原理进行护理;②舒适护理,指导患者衣着宽松、保持病房安静,将温度和湿度调整为人体舒适的范围内;③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情志状态,依据五声疏泄原理和中医辨证施护原理进行中医情志护理,依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④辨证护理,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原理进行护理,第一,针对肝郁化火型患者,告知患者饮食清淡,需要保证病房安静,避免患者受到打扰;第二,针对心脾两虚型患者,需要努力帮助患者改变怕惊、胆怯等精神状态,饮食通过食用地黄、酸枣等以起到益气安神的效果;第一,针对病位为肝者(五行为木,肝在志为怒),教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以扩大肺活量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疏肝利胆、安神益智”,并且结合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家属的情感支持等方法平抚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第二,针对病位为脾者(脾在志为思,五行为土),患者常表现为易怒、焦虑等,可指导患者倾听节奏轻快的音乐,以转移注意力,舒缓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运用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保健操,修身养性。第三,针对病位为肺的患者(肺在志为忧,五行为金),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观情绪,因此,需要指导患者合理发泄,释放不良情绪,针对负性情绪严重导致有轻生年透着,需要采用心理疏导,倾听交流等方式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尊重、理解患者的感受,使其从中找到信心和平衡;第四,针对病位为肾者(肾在志为恐叫,五行为水),可以通过教导患者通过呻吟方式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

采用癌痛临床实践指南(NRS)[2]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评分,分为四个级别,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对比两组止疼药使用次数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NRS评分(5.13±1.29)分与观察组NRS评分(2.37±0.9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止疼药使用次数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2.0±1.3)次/周,对照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6.2±2.0)次/周,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78,P<0.05)。

2.3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最近几年,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恶性肿瘤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其中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即为疼痛。癌性疼痛甚至会伴随恶性肿瘤患者直到死亡。疼痛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对病情造成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如何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是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疼痛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开展。

西医认为疾病和健康是由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体内因素、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国传统中医领域将其升华为:五行相胜、情志相制的理论[3]。

中医认为,情志异常会造成脏腑气血的功能异常,严重者会引发患者出现内脏损伤,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顺情从欲法、疏导宣散法、暗示转移法和情志相胜法[4]。通过研究患者心理活动规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以达到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情志辨识和针对性情志护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中医情志护理的重点内容总结如下:常规基础护理,为患者确保良好的住院环境,为中医情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病位进行情志护理。心理疏导,中医理论认为“以心医心之法,乃是最妙上乘”[5],因此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医护人员重视做好心理疏导,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通过倾听式沟通、交谈式沟通等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调节自己的情志,通过自身的意志力战胜病痛。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NRS评分(5.13±1.29)分与观察组NRS评分(2.37±0.9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2.0±1.3)次/周,对照组患者的止疼药使用次数为(6.2±2.0)次/周,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虹,王冰.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155-156.

[2]谢爱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85.

[3]章鲁冰,俞鹏飞.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2):140-143.

[4]吴玉兰.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8):9-10.

[5]侯黎莉,袁雪萍,郁秋华,徐蕾,孙文琦.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