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拮抗呼吸抑制及增强镇痛作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纳美芬拮抗呼吸抑制及增强镇痛作用的研究

徐志杰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市蓟州区301900

摘要:目的:探究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及其增强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择期行肾脏、胃肠和神经外科的手术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每组各35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5min后,纳美芬组静脉注射试验药物纳美芬0.25ttg/kg;纳洛酮组静脉注射纳洛酮0.1mg。两组注射药物频率可为5min/次,直至呼吸频率>10次/分钟,呼吸暂停时间<15秒时停止注射药物。且两组患者药物所用总剂量纳洛酮不超过0.4mg,纳美芬不超过1gg/kg。记录患者用药0.5小时内的呼吸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的用量等。同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纳美芬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较纳洛酮组明显更短;用药0.5小时内纳美芬组的呼吸恢复情况较于纳洛酮组更优。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纳洛酮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纳美芬组。结论: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诱发术后患者呼吸抑制作用的效果较好,观察到纳美芬无明显加强镇痛的作用。

关键词:纳美芬;呼吸抑制;镇痛

纳美芬是μ、κ、α阿片受体阻断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物质效应,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引起的呼吸抑制。主要用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或中毒的急救促醒、急性颅脑与脊髓损伤、脑缺血、脑梗塞等神经功能损坏性疾病。昏迷、休克及术后麻醉催醒、酒精中毒、戒毒后防复吸治疗等。本文主要研究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麻醉后呼吸抑制作用,同时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增强镇痛作用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8月之间择期行肾脏、胃肠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其中纳美芬组患者35例,年龄在18~63岁之间,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纳洛酮组患者35例,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均在18.5-24.99kg/m2,预计麻醉时间均≤4小时。两组患者均无纳洛酮和纳美芬过敏史。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择期行肾脏、胃肠和神经外科手术的受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等量的两组各35例:给予纳美芬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5μg/kg;给予纳洛酮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μg/kg;

1.2.2麻醉方法

术前30min给予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0.5毫克,二乙基巴比土酸钠0.1毫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0.2~0.3ng/ml和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行气管插管后以靶控输注丙泊酚注射液3μg/ml和舒芬太尼0.1~0.3ng/ml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5分钟后,给予纳美芬或纳洛酮。当患者呼吸道恢复通畅,意识清醒能够自主睁眼,并能听从医生的各项指令时拔出气管导管,可进入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2.3观察指标

(1)清醒时间:患者从手术结束后至患者能够睁开眼睛,并能听从医生的各项指令,恢复意识清醒状态的这段时间;(2)呼吸恢复率:当患者的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大于8毫升/千克,呼吸频率大于10次/分时确定为呼吸恢复;(3)镇痛效果:患者意识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半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16小时、20小时、24小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4)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舒芬太尼24小时需求量;(5)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6)手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呼吸恢复率、疼痛评分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等采用秩和检验。不良事件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PostHoc检验,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检验,方差齐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选用Dunnett'sT3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纳美芬组较纳洛酮组更短(P<0.01);睁眼时间和清醒时间纳美芬组与纳洛酮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min)

2.4不良事件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象,未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3讨论

纳美芬与纳洛酮都是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纳洛酮同时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有抗休克作用.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

在此次研究中,纳美芬组的以及呼吸恢复率均显著优于纳洛酮组。纳美芬组的呼吸恢复率显著优于纳洛酮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纳美芬组较纳洛酮组更短,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美芬组以及纳洛酮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诱发术后患者呼吸抑制作用的效果较好,但观察到纳美芬无明显加强镇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海兵,温预关,黄河清.盐酸纳美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广州医药,2015,(4):1-4.

[2]廖日房,曾转萍,温预关.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816-1819.

[3]温预关,喻凌寒,杨梦心,等.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5,(13):1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