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观察

王显贵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检验科广东台山529200

摘要:目的观察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53例,均行ELISA法和TRUST法检验,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53患者经TRUST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46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为86.79%;经ELISA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52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统计学比较后,准确率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法;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是传染性和危害性均较大的一种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苍白螺旋体,临床上又称为梅毒螺旋体,患者多会出现生殖器周边有丘疹、斑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临床上多应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等血清学检测的方法进行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一种,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一种[1],为了比较二者诊断的价值,笔者进行了此次对比性研究,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53例,均经临床诊断和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均符合美国CDC制定的梅毒相关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53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9/24;年龄最小27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36.19±4.32)岁;梅毒分期:一期8例、二期27例、三期18例;传播途径:性传播25例、注射毒品17例、性传播和注射毒品8例、其他3例。

1.2研究方法

1.2.1血清样本的采集: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6ml,冷藏备用。

1.2.2仪器和试剂:全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恒温水浴箱、TRUST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

1.2.3检验方法:取3ml的血清样本置于试管中,分离血清,按照TRUST试剂盒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测。再取3ml的血清样本置于试管中,分离血清,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测。密切观察和记录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中,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需进行卡方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53患者经TRUST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46例、阴性7例,经ELISA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52例、阴性7例。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n)

3.讨论

梅毒患者多会出现生殖器周边有丘疹、斑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周左右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血清检测可发现螺旋体抗原和非螺旋体抗原2种抗体。

梅毒自216世纪传入我国,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23.01/10万、26.86/10万和29.47/10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3],临床上根据病情可将梅毒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前二者对机体的损害较小,后者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较大,罗丽霞等[4]人在研究中指出,约13%的脑梗死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为阳性,说明晚期梅毒会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探寻高灵敏的检测方法和高效低价的治疗方法是人们控制梅毒传播的关键”,因此,加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筛查,及早诊断并给于规范、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TPPA是对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改良后的一种方法,是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替换TPHA中的致敏红细胞,其可结合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产生凝集反应,是一种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均很强的方法,但价格较贵,在大样本筛查中的适用性较差。TRUST是针对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反应素而进行非螺旋体抗体检验的一种方法,常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类脂作为抗原,其是二磷酸酰甘油的衍生物,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及红斑狼疮等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也会存在反应素,影响诊断结果。本次研究中,53患者经TRUST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46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86.79%。

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的表面,以保持其免疫活性,或者是将抗原或抗体连接于某种酶形成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以保持其的免疫活性和酶活性,利用酶标记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记录目标物质,并利用洗板机去除其他成分,但并不会影响酶标记的抗原抗体,最后应用光谱分析酶标记的反应过程,测量吸收值,测量水平可精确到ng[5],在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次研究中,53例患者经ELISA检验诊断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52例、阴性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显著高于TRUST(p<0.05)。

综上所述,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真确率较多,且检验方法便捷,也适用于临床大样本的筛查和疗效的追踪,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滢,王佳伟.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7):391-396.

[2]孙凯,马开富,江华等.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滴度在晚期梅毒治疗中的指示作用[J].中国性科学,2017,26(2):63-65.

[3]郭燕丽,王东丽,周建波等.文化程度对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及HIV、梅毒螺旋体感染率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4):307-311.

[4]罗丽霞,利玉欢,李飞等.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1):7-8.

[5]刘昌文,季忠庶.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中的对比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