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浅析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包颖孙才王广义王春晓刘杨刘明

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部疾病病例65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4例获得病理组织标本,1例穿刺失败。3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例5例,炎症及其他良性病变20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病理诊断准确性高,可作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关键词:螺旋CT;肺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ueof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lungdiseases.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65casesof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oflungdisease,andtoanalyzetheclinicaland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Results:64casesofpathologicalspecimenswereobtained,and1casesfailed.39caseswerepathologicallydiagnosedasmalignanttumor,andtheotherwassuspectedmalignantin5cases,andinflammatoryandotherbenignlesionsin20cases.Conclusion:CTguidedpercutaneousbiopsyinthediagnosisoflungdiseaseswithhighaccuracy,canbeusedforimmunohistochemistryandmolecularpathology,tomeettheneedsofclinicaltreatment.In

KeywordsspiralCTlungbiopsyindiagnosis

肺部病变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胸片、CT、痰液脱落细胞学及纤支镜检查等,但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纤支镜对肺周围性病变无能为力。现临床多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现总结2006年1月~2011年6月CT引导经皮穿刺肺部疾病65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以来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肺部病变患者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9~82岁。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咯痰、咯血等。CT检查提示2~15cm肺部肿块。穿刺活检病例均有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大小、深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作好穿刺前风险评估。用Precisa16G×150mm活检针穿刺取材、涂片、组织固定、取材、切片、H-E染色诊断。所有病例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相互对照分析,探讨其病理诊断价值。

2结果

本组65例病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39例,可疑恶性5例,良性病变20例。其中组织学和细胞学均确定为恶性31例,组织学恶性细胞学未发现恶性5例,细胞学恶性组织学未发现恶性3例。5例可疑恶性4例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例为良性病变。未出现假阳性病例。

显微镜下病理改变: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成巢团状及片状排列,胞浆丰富,具有角化和细胞间桥等特点。腺癌,癌细胞呈乳头状或腺泡状排列,可有黏液分泌。小细胞癌,细胞小而均匀一致,圆形或卵圆形,核呈细颗粒状或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常见,胞浆极少。

3讨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准确性优于临床、CT及病理细胞学检查。同时具有取材灵活,安全可靠,创伤性小等优势。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只有细胞学涂片无组织学标本,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时获得病理组织学标本及细胞学涂片,兼顾病理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二者结果相互印证,避免细针穿刺出现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病例,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同时明确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组织学标本可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R基因重排、FISH及肿瘤标志物、特殊染色及病原学检查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预后及肿瘤复发的评估具有很好地指导意义,尤其在循证医学的今天更是必不可少。在对部分肿瘤患者治疗前,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碘125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弥补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后的治疗。

影响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首先对穿刺活检病变的选择是整个取样诊断过程中较重要的因素。选择进针点及进针深度后,需CT扫描再次确认穿刺针的位置,最好穿刺取材位置是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同时病变的大小与病理诊断准确性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另外,取材、涂片、染色和医生的阅片也是影响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加强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和病理会诊,也是提高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准确性高,可作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等,在病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洪享,黄燕,丁罡.CT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肺部病灶的应用进展.医学综述,2011,17(11):1714-1716.

[2]开塞尔?艾则孜,肖开提?买买提伊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5-17.

[3]虞晓林,罗卫华,申泓,蒙荣钦.CT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的临床应用.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426-1427.

[4]王庆峰.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内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23-25.

[5]张文杰,崔建华,石东梅.经皮肺穿细胞学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探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2):203-204.

[6]范承林,张巍,刘先军,李可.螺旋CT引导下细针经皮肺穿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军医杂志,2008,36(2):240-24.

[7]胡荫崧,肖健雄,刘诗虎,胡亚兰.肺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假阴性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6,8(7):967.